《玩气球》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TAGS: 玩气球

  玩气球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2.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4.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观察方法。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6.能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7.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8.能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9.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证明空气的存在。难点:认识空气的特点。

  【教学准备】

  气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砖块、空塑料瓶子(矿泉水瓶)、剪刀、针或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教师:“许多同学都玩过气球,说一说是怎样玩的?”2.学生回答,教师安排小游戏“吹气球”,比一比看谁吹的大。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

  4.学生进行猜测,再想办法进行证明。(如:学生松开吹大的气球,空气冒出气球“飞”跑了。)

  (二)通过感知,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认识空气的性质1.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学生讨论“把气球吹起来的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哪里还有空

  2/3

  气,并想办法寻找空气。

  2.各个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方案中的不足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收集空气的方法并试一试,教师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的图例展示“逮住”空气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逮住”空气。

  3.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先用感官来观察。

  你准备用哪些感官来进行观察?教师在此可提示学生怎样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这一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充分地感知。

  4.教师演示砖快放在水中冒气泡的实验(实验中的砖块越干燥越好),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3.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

  空塑料瓶中有空气吗?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给出的,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三)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

  1.学生猜测: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听取汇报并询问学生猜测的依据。2.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气球吹不起来。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吹不起来呢?”小组讨论并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3/3

  4.实验验证。

  怎样可以把气球吹大呢?

  学生在发现了空气占据空间后就会想到:如果想把气球吹大就必须要将瓶中的空气排出,只要将瓶子扎破就可以了。

  “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新的探索欲望。教师引导学生用针或锥在瓶上扎孔后,一边吹气球一边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可以像水一样流动,进而知道空气不仅占据空间而且还会流动。[!--empirenews.page--]

  (四)归纳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空气的性质。(如: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等。)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穿插多个实验,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细心点拨,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教学设计力求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空气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观地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上一篇: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大象版4年级下

下一篇:《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