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师徒结对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运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尺子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的作用,将测量工具上升到了通用标准工具水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科学探究】

  1.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2.能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3.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皇帝的苦恼》,皇室有什么苦恼你,大家想不想知道?(最好有图片配合讲故事)

  2、其实这也不光是皇室的苦恼,在很久意见这是大家的苦恼,为了解决这个苦恼,1889年举办了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在这个大会上人们规定了1厘米准确长度,成为了世界上不

  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的同一的标准。以后就再也不会出现故事里的笑话了。

  3、那么你见过统一标准后的尺子吗?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啊?

  出示各种各样的尺子。(木尺、铁尺、塑料尺、三角尺、卷尺、皮尺等等)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选择其中的一个工具塑料尺和上节课我们制作的测量纸带比比它们的样子吧,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他们,看看他们长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组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用白板板书)

  (1)相同点:都有很多标记线;都从0刻度;标记线的间距都是一样长的;都有数字刻度……

  (2)不同点:他们的材质不同;它们标记线的间距不一样长;尺子有大标记线和小标记线两种;……

  三、用三种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大家会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了吧,谁来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下橡皮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演示,并板书数据。

  2、大家会用尺子测量物体吗?出示尺子的测量方法:

  (1)0刻度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被测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3、出示一、两个例子示范一下。

  4、谁来用尺子测量一下橡皮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演示,并板书数据。

  5、出示软尺,会用软尺测量物体吗?软尺的测量方法与尺子的相同。出示一个例子示范一下。

  6、谁来用软尺测量一下橡皮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演示,并板书数据。

  7、布置任务:请分别用测量纸带、尺子、软尺这三种测量工具测量一只笔的长度,并测量结果记录在手册上。

  8、学生测量并记录9、汇报结果。四、研讨总结:

  1、观察测量数据,说说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1)尺子的测量更精确;(2)尺子有通用性(尺子的测量结果会和别的国家一样)

  2、下次如果家里要换窗帘,那么你会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窗帘的长度呢,为什么?3、同学们要学会把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好吗?下课。

  2018.12.10

  教学反思:

  本课我有几点还是比较满意的。[!--empirenews.page--]

  1、对多媒体的使用很满意。实物投影和幻灯片的在本课自由转化,有力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幻灯片实时勾划的用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纸带和尺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尤其是孩子们在看到老师根据自己的回答在幻灯片上面,勾勾画画,发出了惊奇的声音,相信这部分内容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2、重视一年级习惯的培养。测量,记录,汇报这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我是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在测量橡皮的时候,带领着学生测量、记录、汇报,之后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让学生小组活动,自己完成测量、记录、汇报等一系列实验步骤,这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样的培养我会贯穿在我的每一节科学课上。

  另外本课不足之处有:

  1、在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时,发现学生对每个标记线的间距是缺乏概念的,在这里纠缠了比较多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发现了前面几节课的教学是有漏洞的,因为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2、本来设计了课上让学生自己分别用测量纸带、尺子、软尺来测量一只笔的长度的环节,但是由于前面标记线间距问题耽误了时间,所以这部分内容放到了课下进行,但是从学生课上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有能力在课下完成这个任务的。

  3、对孩子的回答关注度不够。本课我用故事导入的最后一句话是:“皇帝很苦恼,勺子、香肠到底应该用什么作为标准来测量呢?”这时有几个学生积极的举起手来,说明他们很认真的听了,可是回答的却是“香肠”,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预期到的,也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所以我没有理睬这个孩子,接着往后讲1889年国际计量大会的事了。结果在最后测量

  结束,观察数据时,我问到:“同学们看我们测量的是同一块橡皮,为什么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啊!”我想让学生回答的是“在统一个测量标准下的尺子测量结果就是一样的”,但是通过回答发现,孩子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我突然意识到我前面的铺垫没有发生作用,再反思,发现学生回答我“香肠”时就已经告诉我,他们没有达到我讲故事想要达到的效果,再反思,如果当时学生回答“香肠”时,我给出一些时间去和学生体会“香肠”也不行,以及为什么不行,也许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统一标准”的意义。 


上一篇: 《玩玻璃纸》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下一篇:《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