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欧洲文艺复兴、17、18世纪以及19世纪美术作品的主要风格与特点。能用文字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欧洲文艺复兴、17、18世纪以及19世纪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对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区分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认识其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欧洲美术作品在形式上的差异及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欧洲知名画家的名字,学生寻找熟悉的名字同时向大家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引出课题《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二、探究式学习:

  本课首先从文艺复兴开始学习,教师介绍,学生简单了解文艺复兴前后欧洲美术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1、古希腊古罗马美术。2、中世纪美术。3、文艺复兴美术。4、近代美术。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文艺复兴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的?

  视频结束学生回答问题: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大瘟疫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介绍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中世纪社会现状(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师:这个时期什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生:天主教。

  师:这个时期的社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当人们面对瘟疫面对死亡的时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宗教,这样的时代是不会长久存在下去的,于是文艺复兴开始发挥它的时代价值。由于受宗教影响,中世纪美术多被称作宗教美术。教师活动:展示中世纪美术作品。提问:人物的面部表情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预设人物严肃、呆板、目无表情等)教师活动:展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各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提问:哪幅作品描绘的人物更像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呢?学生回答:文艺复兴时期描绘的人物更像活生生的人。

  师:中世纪宗教统治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生死,真正左右人们思想的应该是什么?生:人们自己。[!--empirenews.page--]

  师:文艺复兴的美术作品流露出对什么的关注呢?生:人的关注。

  总结:文艺复兴美术特点——关注人的价值。板书:文艺复兴:人的价值。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各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区分哪一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标注作品名称《草地上的圣母》、《岩间圣母》。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作品名称总结为宗教题材。

  总结:由于受当时环境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板书:宗教题材。

  师:于是大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会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腾云驾雾在空中翱翔。

  教师活动:展示两幅雕塑作品图片,提问:哪一件作品能流露出人的情感?

  学生活动:明确其中一件说明理由。

  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作品《哀悼基督》。

  教师提问:同学们,随着人的价值逐渐得到关注,那么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还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呢?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互动,强调人与宗教的分离,摆脱宗教束缚。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肖像画。教师板书:人物肖像。教师活动:对比中世纪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肖像画。提问:除了题材不同,还有什么不同?预设学生回答:文艺复兴人物肖像画更加生动逼真。

  教师总结: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开始研究解剖学,对人的骨骼与肌肉有了深入了解,于是描绘的人物立体、生动、逼真。板书:立体写实技法。学生活动:记录下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的价值、宗教题材、人物肖像、立体写实技法。三、发展阶段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不断进步大家推断一下,到17、18世纪,欧洲的绘画将会如何发展呢?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文艺复兴人物肖像与17、18世纪人物肖像进行比较,从写实技法方面进行比较,提问:哪一幅作品更加立体逼真。学生回答:17、18世纪人物肖像。板书:17、18世纪:立体写实技法提升。教师提问:这个时期还会关注人的价值吗?学生回答:会。板书:人的价值。

  教师提问:艺术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要想更好的表现生活,单纯的肖像画能够表现得很充实吗?你感觉下一步绘画应着重表现什么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互动交流。图片展示具有生活背景的绘画作品,验证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世俗生活。[!--empirenews.page--]

  同时强调风景画与静物画的出现。板书:风景画、静物画。

  学生活动:学生记录17、18世纪欧洲绘画特点:立体写实技法提升、人的价值、世俗生活、风景画、静物画。四、提升阶段

  教师:17、18世纪欧洲绘画以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题材丰富、写实技法娴熟。随着历史的车轮我们来到19世纪,这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照相机诞生了,照相机可以将事物瞬间记录下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写实绘画将会如何发展呢?大家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看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画家在山坡上画一棵树。这时,一个牧羊人走过来问他:“你在画什么呢”。画家回答:“画这棵树”。牧羊人说:“你画的的确很像”。画家说:“我就是要把它真实地再现出来”。牧羊人又说了一句:“可是你画的再像也是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啊”。这时,画家陷入了沉思。)

  教师提问:画家在用什么样的方法画画呢?学生回答:立体写实技法。

  教师提问:既然这样的方法是在重复前人的路,那么绘画是不是需要变革呢?

  学生回答:需要。

  学生活动:讨论19世纪欧洲绘画如何变革。

  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着重从造型、色彩方面进行引导。

  多媒体展示17、18世纪绘画与19世纪绘画进行色彩比较,19世纪绘画在造型上的变化,验证学生讨论结果。总结,板书:19世纪:色彩鲜艳、造型夸张。

  教师活动:教师将自己复制的几张欧洲19世纪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

  学生活动:发现画面上的笔触。板书:笔触。

  教师:同学们,不管是色彩鲜艳、造型夸张还是画面出现笔触,它是事物本身发生变化了吗?学生:不是。教师:那是为什么?学生:画家刻意变化。总结,板书:主观情感。五:学生练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对欧洲文艺复兴、17、18世纪以及19世纪三个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学习,下面结合所学知识我们来对以下作品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多媒体呈现三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学生分类且说明依据。六、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美术作品不是单纯的以视觉形式存在的,而是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对美术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反思艺术的同时反思我们自己。 [!--empirenews.page--]


上一篇: 赣美2011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红杜鹃》教学设计

下一篇:人美2011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方寸之间天地宽》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