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设计
TAGS: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教材用三条主线来组织架构一是时间,以中国画的起源及发展为经;二是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类为纬:三是技法,以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为关键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时期(发展的关键期或繁荣期)的经典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流派等,对画作进行欣赏、品评、分析,从而感受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书画同源”之说,在陶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岩画)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发展的脉络。随之以壁画、帛画等形式论出现,直至演变为以卷轴画为主要形式。最后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城。从技法上,又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定型、繁荣和变革的时间发展轨迹,形成初步的市美经验,产生历史纵深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中国画逐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域,各领域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从而理解美术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在审美活动中,以作品为依托,了解作品的创作中技法等美术本体知识,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等,从而形成综合的审族美感知体验活动,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初三年级第一单元感受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这一课的内容众多,人物、山水、花鸟,涵盖了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如果掰开揉碎了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拿出一节课来细细讲解,在课堂时间内我们不可能也绝不能一一帮学生解读作品。并且,古代绘画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感,学生难以产生回应。
课标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城。“欣赏,评述"课程的目标要求:“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
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目标的设定,旨在体现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美术的丰富性。教材中的中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图片,在视觉美感上呈现各自鲜明的特点,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可以通过欣赏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empirenews.page--]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选择了从中国画的诞生,到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直至发展成熟,尽显不同形式和题材的风格特征各异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并从中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教学目标:1、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中国美术作品。
2、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3、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中国画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4、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充分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学生能够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中国画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定型、成熟及变革。
2、中国画三大画科的共同特点及各自的区别之处(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习单、《韩熙载夜宴图》2套图片学生——预习课本,自主查找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生交流常用什么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心情?文字、照片、发朋友圈……(展示假期游记的朋友圈图片)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记事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越便捷。发个微博,分享你想表达的,美篇,让世界了解你,微信朋友圈,快手等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让我们不出家门知天下事。
古人没有相机、手机、ps他们怎么办呢?文字、绘画
绘画是最纯粹的记录美的方式,作为文明史上的推动者,绘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记录日常生活的,记录了那些事情。板书: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思路:以学生熟知的话题导入课程,拉近古代绘画与学生的距离感。二、新授
活动一、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成熟、变革
点播课件,教师解说及师生互动了解中国绘画从萌芽期到发展、成熟、变革的历程。
我们以几张图纵揽中国古代绘画,也认识了中国古人如何记录生活的。教学思路:以学生爱听、想听的方式将古代绘画发展史娓娓道来。教学手段:ppt课件
活动二、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及艺术特色1、中国画从题材上分的三大画科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分类。
这就是中国画从题材上分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empirenews.page--]
我们今天就重点看看古代人物画家怎么记录他们的生活。板书:人物画2、中国人物画的评价标准
以学生熟悉的写作文、记日记导入话题,什么样的文章算好的?
人物画也是一样的,也得有个标准,想一想,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个视频来寻找答案。
视频:人物画的品评标准
人物画最高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更强调眼睛描绘(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可以很好的传神表现人的神态)。
小游戏:根据画面人物的眼睛判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学生活动
总结:中国人物画家不仅满足外形的肖似,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眼睛更是传神的重中之重。
教学思路:以学生天天接触的写作文、记日记代入人物画的品评标准,并以小视频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
3、中国画技法的分类
这两张作品在造型语言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比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学生观察发现:中国画注重以线造型。
画一画:观察这两张人物画在线条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都画一画,感受不同线条的质感。用心体会怎样画出和它相似的线条,这种线条带给你的心里感受。
学生体验说说你对所画线条的感受。以粗细均匀,工整细腻的线条表现
这幅呢?线条有粗细、浓淡、节奏变化强烈。这就是中国人物画中的工笔和写意的用线区别。
绘画技法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教学思路:多种形式体验、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活动三古代人物画欣赏
(一)、欣赏《步辇图》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绘画艺术特色(歌功颂德)步辇图
这幅画从绘画技法上看属于什么画?工笔人物画。(巩固知识)你知道他记录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学生交流
此图以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人物众多,角色不同,唐太宗、礼赞官、禄东赞、翻译官。(反向思维引导学生挑刺)
就是这么一看,我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阎立本画画不行,画的不好。你发现了没有?说说看悬疑
悬疑1、这么重大的事件怎么也得有这么个排场吧。对比西方绘画《农民的婚礼》看现在这场景,啥也没有。
而且配备的人员也太随意了。接见这么重要的使臣,就算没有官员,也得有小太监[!--empirenews.page--]
吧?但这幅画里却配了9个小宫女。
悬疑2:宫里有那么多男人,为什么偏偏让女人抬着轿子?
悬疑3:明明是接见重要的使臣,为什么唐太宗穿着常服,还盘着腿?禄东赞穿的什么?
悬疑4:画中重点的红衣男子其实只是迎宾的礼赞官,身后干瘪瘦弱的男子才是吐蕃重要使臣禄东赞?
悬疑5:人物面部的神情有什么不同悬疑6:画面无背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作为一名以纪实闻名的唐朝宫廷画师,阎立本为什么会画出这么奇怪的画呢?我们所提到的不合理的地方恰恰是这幅画成功之处,精彩之处。
画中唐太宗的威严和睦,吐蕃使者的敬畏恭谦、礼仪官的肃穆、宫女们的顾盼等特点跃然绢上。
师生总结:
《步辇图》实质上是一幅皇家新闻画,相当于今天的政治新闻摄影图片。步辇图是谁吩咐画的,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歌功颂德
阎立本在画中是怎么为唐太宗歌功颂德的,突出大唐威仪?
步辇图长卷的构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唐太宗的身体呈现三角形的构图。在绘画构图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唐太宗庄严跟周围歪七扭八的宫女形成了显明对比,画家用这个方法突出皇帝的形象。
李世民是坐在辇车上接见禄东赞的。试想一下,坐在辇车上而不是坐在大堂宝殿的龙椅上接见外朝宰相级的使臣,李世民该有多么强大的气场和恩威?这也正是步辇图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
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西域,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早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画中用了多种对比。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翻译官的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更加突显了太宗居高不傲,至尊至贵的君主风度。[!--empirenews.page--]
这种长卷的构图、背景留白,计白当黑,大人物画的比普通人大许多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传统样式之一。
教学思路:反向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二)、《韩熙载夜宴图》欣赏——藏匿心迹的人物画大人物是这样来歌颂的。文人和官员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师讲故事指出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生活动:请我们同学用你自己的语言根据他的日记编个小故事,并起个文字题目。小组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记录关键词,选一名组员交流。小组交流……
这就是他的日记,记录了韩熙载家夜宴的情景,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宴散。李煜从这张画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韩熙载纵情声色,不求进取。
提升:这样的生活是韩真正追求的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这样一个盛大奢靡的宴会,主人确是什么表情?郁郁寡欢。韩藏匿的心迹。一不小心,谍报图成了千古名作。
每件作品的背后都凝结着一张网,凝结着中国古人在上下求索中发展起来的绘画技法,还凝结着鲜明而具体的历史。中国古代人物画所展现的上至皇帝,下至普通人的丰富图像,是我们通向先人们生活最便捷的方式。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不单要
看画面、看技法、看构图、色彩、造型,还要看其思想内涵不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规律、画家经历联系起来,很难看到画家的思想,体会到作品的妙处。
活动四、时代的审美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怎样的文化孕育了怎样的人,人们崇尚的风气又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动历史的前进。人物画更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和画家的主观追求,你来判断这几幅作品是哪个时代的?说说你的依据。
战国——画面上细腰、大袖、长裙的妇女与楚王好细腰的记载相印证,这也是中国写实绘画风格的具体体现。
唐代——认为人很重要,画中总是表现着人的华丽、人的繁华和人的英雄,袒露着一个朝代的丰腴和大气。
明代仕女有什么特点?
明代——画中仕女粉面桃腮,柳眉樱唇、尖下巴,并以白粉晕染额、鼻、下巴,塑造的弱不经风的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明清仕女的经典样式。
三、拓展笔墨当随时代歌功颂德
这一组图片,你能判断它创作与哪个年代吗?你从那看出来的?它和古代绘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empirenews.page--]
蒋兆和的《流民图》的价值不仅在于精神力度,还因其艺术上的空前突破,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绘画不断开创并丰富着自己的表现形式,他们折射着过去,启发着现代,发展着未来。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鲜明的昭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时代精神,也必将在我们同学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最新文章
-
岭南2011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沉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湘美2011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设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鲁教五四学制初中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人教2011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设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鲁教五四学制初中美术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湘美2011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静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第2课剪刀添画教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新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影子大王》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石壁上的九色鹿》教学设计,小学美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 -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三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面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