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TAGS: 月球之谜

  三下语文第22课《月球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它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景象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设计理念

  课文紧扣“谜”来写,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想象推测,强化了月球的神秘色彩。同时,本文用词准确,表达严谨,体现了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探月行动”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围绕“谜”字展开多维的语言实践,以发现课文写了哪些未解之谜为重点,在获取信息、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充分的语言实践和积极的思维中,体验月球的神秘,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并初步感受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②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⒉方法目标:

  ①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②初步感受说明文的文体特点。⒊情感目标: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初步感受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⒈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伴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了浩瀚的太空!【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将带你们遨游太空,登陆月球,开展一次神秘的“探月行动”。请大家齐读课题!【指课题,生齐读】[!--empirenews.page--]

  ⒉情境激趣。

  师:这是第六单元我们学习的第二篇说明文。本次“探月行动”将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出发前,老师希望你们带上三样行李:善于倾听的耳朵,勤于思考的大脑,乐于表达的嘴巴。闯关过程中,如果你们在这三方面表现突出,就可以获得老师送出的神秘礼物。【课件出示】现在,我们进入“探月行动”第一关——“登月观景”!【课件出示】

  二.“探月行动”之一:登月观景。

  ⒈观景象之奇异。

  ①师: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这是他们看到的景象。【出示月球表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生答】

  ②师: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样的景象?自由读一读。谁能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宇航员看到的景象?【指生答,板书“景色奇异”】

  ③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它的奇异?【指生答】是的,只有在月球上,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才有可能同时出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谁接着说?【指生答】

  ④师:这些词语一下子就跳入了你的眼帘,可见你有一双慧眼。什么是“荒漠”?【指生答】其实,这句话的前面这个句子就解释了“荒漠”这个词。看,有时候,我们不用查字典,只要联系上下文,就能读懂词语的意思,真是省心又省力啊!

  ⒉读感受之奇异。

  ①师:孩子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些关键词。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这份奇异吗?【指生试读,评价,全班齐读】

  ②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老师有一份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课件出示阿波罗登月视频】这就是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的视频。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小心翼翼地走出太空舱,踏上了月球表面,完成了人类探索月球的一次创举。孩子们,这可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啊,今天你们看到了,真是有眼福!

  ③师:人类登上月球之后,发现了一系列的谜。课文又讲了哪些未解之谜呢?下面我们进入“探月行动”第二关——“踏月寻谜”。【课件出示】

  三.“探月行动”之二:踏月寻谜。

  ⒈指导问句,初探月谜。

  ①师: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找出藏在课文中的未解之谜。

  -3-

  【生默读,画记相关句子】

  ②师:找到了吗?谁来说?【生汇报,课件出示】[!--empirenews.page--]

  ③师:认真观察,上面有几个问句?谁能用上“为什么”这个词把第二句也改成问句?【指生说】看,我们把这些谜都用问句的形式提出来了,请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分组读问句】

  ④师:对于这些谜,课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作者的感受,能找到吗?【指生答】齐读!

  ⒉指导读谜,总结学法。

  ①师:为什么说这些实验结果是这样令人费解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谜。【出示第3自然段】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个谜哪些地方令你最感兴趣。【指生答】

  ②师:生活中细菌无孔不入,在月球尘土中却死得又快又干净,你能想明白吗?所以作者说:这个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出示句子,板书“尘

  土杀菌之谜”】

  ③师:谁能读出这种令人费解的感觉?【指生读】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指生答】原来,抓好关键词句,读好问句,就能够读出令人费解的感觉。请大家也这样读一读。【生齐读第3段】

  3.自学月谜,学以致用。

  ①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的时候,我们先谈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再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然后读出令人费解的感觉。【课件出示】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剩下的两个谜吗?

  ②师:接下来请大家在剩下的两个未解之谜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生分组合作学习】

  4.交流反馈,深入探谜。

  ①师:谁对第四自然段中的未解之谜感兴趣?【指定小组汇报,师点评,明确说明方法,板书“植物生长之谜”】

  ②师:谁对第六自然段中的未解之谜感兴趣?【指定小组汇报,师点评,明确说明方法,板书“月球年龄之谜”】

  ③师:听完这两组同学的汇报,我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出示句子,齐读】

  5.交流资料,引导积累。

  师:可是,月球的未解之谜远不止课文中说的这些。你从哪里知道了这个信息?【板书:……】课前,老师布臵大家去搜集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关于月球你还了解到了什么?或者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6.激发兴趣,指导写字。

  ①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看来,月球还有不少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奥秘”的“奥”字是这课中比较难写的生字,【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写写吧!【指导写字】先认真看老师写,再请大家看屏幕书空一遍。【课件出示】[!--empirenews.page--]

  -4-

  ②师:一个个都写得那么认真,老师要送出第二份礼物给你们,请欣赏!【课件播放沙画】欣赏完唯美的沙画,我们进入探月行动第三关:“古今咏月”。【课件出示】

  四.“探月行动”之三:古今咏月。

  ⒈理解词语,望月遐想。

  ①师:月球的奥秘实在太多了,所以——【课件出示第一段句子,生齐读】望着这轮美丽的明月,你又想到了什么?【看着图片展开想象,指生答】

  ②师:这美好的、超越现实的、悠远的想象,就叫“遐想”。【出示词语】2.古诗故事,咏月抒怀。①师:月亮充满着神秘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所以——【课件出示第一段句子,生读】古代的人们把这种美好的遐想编进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里,你一定不陌生!【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出神话名字】

  ②师:而诗人们也常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月亮上。这样的诗句,你一定积累了不少!【配乐依次出示画面,师引读上句,生对读下句】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也曾欣赏过王维笔下的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以月起兴,写下了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望海上升起的明月,张九龄思念亲友,吟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儿时的李白并不认识月亮,他这样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客居异乡的日子里,杜甫则用一轮明月寄托浓浓的思乡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唐代诗人张祜的笔下,月亮又有着这样的情韵:“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而在清代诗人郑板桥的心中,那月光却如水一般地温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师:写月亮的古诗数不胜数,同学们在课后可以有意识地去积累背诵,因为积累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宝。

  ④师:诗文中的月亮美轮美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从未停止对月球的探索。正像课文结尾说的那样,——【课件出示最后一段,生齐读】我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人类还会发现更多的——月球之谜!【指课题,生齐读】

  3.推荐阅读,结束旅程。[!--empirenews.page--]

  师:探月行动即将结束,老师要送出的最后一份礼物是两本书,同学们课余可以去读读,了解更多的月球奥秘。【课件出示图片】希望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会有你们的身影! 


上一篇: 湘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