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颐和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TAGS: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如下目标:

  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基于此,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供学生选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引领学生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学习长廊一段,并在后面的自主学习中放手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习,从语句中体会万寿山、昆明湖等地方的景物及其特点,而且还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

  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题,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了解按游览顺序记叙和抓住特点、有序观察的写作方法,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二课时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积累优美语句,运用第一课时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学会方法,以便于运用于今后的习作中。[!--empirenews.page--]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我设计了课前导航,从字词、句段、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去过北京,但对相关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通过著名历史古迹的欣赏,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课堂上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长廊”一段,体会抓住特点、有序观察两种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进行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掩映、神清气爽、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重点)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预习,检测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检测目标2;通过拓展延伸,检测目标3。[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历史古迹图片,学生欣赏,了解这些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长城、故宫、天坛、布达拉宫、龙门石窟、泰山、秦兵马俑)

  2.出示颐和园图片,引入课题。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颐”字,齐读课题。

  4.出示“颐”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引导学生理解颐和园寄托着建园者颐养天年、天下太平的

  美好心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中以历史古迹的图片引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入新课水到渠成。理解颐和园园名所寄托的美好心愿,初步激发热爱的情感和探究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一)字词1.检查字词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2)重点处理“横槛”“画舫”两个词语的读音,结合图片理解意思。用“佛”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二)疏理全文,理清脉络

  1.说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美丽)

  2.课文哪些段落直接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感受?抽生交流,课件出示,了解“首尾呼应”写作方法。[!--empirenews.page--]

  3.学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间部分,作者按顺序游览了哪一些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学生交流: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能看出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游览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

  师总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但文章还需有具体描写才更生动,更打动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对全文的细读品悟奠定基础。同时,了解首尾呼应、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渗透本单元的习作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悟写法,品味美丽

  (一)学习“长廊”部分,感受长廊特点,体会“抓住特点、有序观察”的写作方法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长廊的部分,学生读。要想有收获,可得听清要求:

  2.提出学习要求:用心读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写了长廊的哪些特点?边读边划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时指导)

  3.学生交流收获:作者写了长廊的什么特点?从哪里感受到这个特点?A.长

  (1)学生读句子,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关注“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两个关键词。

  (2)指导朗读。(板书“长”)

  (3)去掉“七百多米”,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准确的数字能表达得更清楚。

  (4)指导朗读:师介绍,这条长廊号称“世界第一廊”,还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赞叹。

  小结:作者抓住关键词,写出了长廊“长”的特点。B.美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1,理解长廊的艺术美。

  (2)抓住关键词引导理解:“五彩的画”说明色彩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内容丰富。

  (3)课件播放图片,进一步理解色彩美和内容丰富,指导读出赞美的感情。(4)你想对绘画的工匠说什么?指导读出自豪和赞美的感情。

  小结:绿柱、红栏,五彩的横槛,作者抓住特点来写,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艺术美。(板书:美)(5)学生继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2,引导理解长廊的环境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

  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empirenews.page--]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6)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像,把书读厚。

  (7)学生交流感受,理解“神清气爽”,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你看,长廊内的艺术美,长廊外的环境美,两者相映成趣,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特点,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美丽。(板书:抓住特点)

  4.引导朗读、背诵整个段落。

  总结: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按照这样的顺序,就条理清楚地写出了长廊的特点。这就是有序观察的好处。(板书:有序观察)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重点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和有感情的朗读,积累优美语句,感受长廊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体会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后文的学习提供方法的支持。)

  (二)自学万寿山、昆明湖部分,感受美丽,体会写作方法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2.全班交流

  A.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

  (2)“抬头一看”,都看到哪些建筑?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句理解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八角宝塔的三层建筑”(佛香阁的外形特点)“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屋顶的颜色和样子)  小结:你看,图文对照,我们很容易就认出了佛香阁,这就是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的妙处呀。(4)补充并理解古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体会排云殿的金碧辉煌之美。(5)指导有感情朗读,感受这两座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B.昆明湖

  学生交流:登上万寿山上向下看,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引导学生理解绿树、碧瓦、红墙,作者就是抓住这些色彩的描写,展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之美。(2)引导学生体会运用比喻写出昆明湖“静”“绿”的妙处,指导从文字读出画面。(3)理解“滑”字的用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4)指导朗读昆明湖这一部分,体会各种景物的特点。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另一种角度欣赏颐和园人美丽:乘坐画舫,泛舟昆明湖。抬起头,你看到了——;正前方,你看到了——;低下头,你又看到了——。[!--empirenews.page--]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是对前面学过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和迁移,旨在关键词句的品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三)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重在学习方法的运用和迁移,进一步感受写景文章抓住特点、有序观察的方法和妙处,为课后习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写法

  指板书回顾全文,体会“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总结“首尾呼应”“移步换景”“抓住特点”“有序观察”的写作方法。

  五、推荐作业

  课后,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试着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设计意图:运用本节课学会写作方法,使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更具实效。)


上一篇: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课《狼王梦》教学设计

下一篇: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伯牙绝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