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同江市第二中学物理教师周桂华,我说课的题目是《运动的快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由于物理新课标的出台,物理教材做了较大改变,《运动的快慢》一课由初三调整为初二进行教学,位居初中物理第一章第3节。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运动描述的深化,又是下一节测量平均速度的基础,教材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速度的定义不再严谨,降低了知识难度。速度是中学物理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不仅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为后续概念的学习方法起到引领作用,所以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对于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虽然数学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到速度的计算,正是因为学生已习惯了数学课上的速度运算格式,要求学生接受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还是很有难度的。又因为学生在数学课堂刚刚开始函数的学习,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速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同时,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象直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据上述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制定教法如下:

  教法: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感受,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本节课以直观体验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观察比较来构建速度的概念。结合教材的改革,以及初二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确定学法如下:

  学法:体验、感悟。以上教法学法的制定,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来加深对速度的领会。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速度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基础程度、以及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高科技所带来震撼,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操。

  2、通过对课堂中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流程

  本节课整体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提炼出物理的本质,将其应用于实际。我从“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观察体验,感悟新知---合作交流,构建新知---发展应用,升华新知--- 课堂小结,沉淀新知---达标测评,巩固新知”等六环节呈现此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此环节用“看谁跑得快!”这一游戏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公布游戏规则:“请三名同学站在距离讲台远近各不相同的位置同时跑向讲台,其他同学请注意观察。”结果是距离讲台最近的同学先到,最远的同学最后到达。教师设疑:“同学们,距离讲台最近的同学先到达目的地,那么,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这名同学跑的最快?怎样才能公平合理的判断运动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自体验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感悟到,需要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在此情此景中,师生共同迈入物理殿堂。

  (二)观察体验,感悟新知

  引入新课后,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播放我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的画面,画面下方出现精心设计的两个问题:(1)现场观众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2)裁判员又是怎样比较快慢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进而分析归纳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3)如果小聪和小明运动的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归纳出“用路程除以时间,值越大运动越快”,教师进一步明确:同学们归纳的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速度概念。三个问题的展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教师对学生思维信息的捕捉、判断、调整、促进,抽丝去茧,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完成速度概念的构建过程。电子白板和运动会现场相结合,使学生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有所感悟,露出运动快慢的物理本质,进而突破了本节课“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一教学难点。

  (三)合作交流,构建新知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亲身经历过速度概念的构建过程,那么,接下来速度的意义、概念、公式、单位等就会不攻自破。教师播放课件讨论提纲,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提纲中的内容:(1)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2)速度的定义是什么?(3)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4)速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5)交通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什么?教师引领学生回答提纲中的内容,将内容提炼成为板书,完成构建新知的环节。由学生构建新知,可给教师节省出更多时间把新知向深度广度挖掘。例如:由速度公示的变形方法迁移到今后所有公示的变形方法;由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以旧带新,阐述速度基本单位的形成等等,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举一反三,由学会变成会学。

  接下来放课件《速度表》,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1)如何读数?(2)数据的含义?(3)m/s与km/h的关系?本堂课的第二个教学难点是速度单位换算:将千米每小时换算成米每秒,会涉及到路程单位换算、时间单位换算以及分数之间的运算,对于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极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电子白板,分步骤展示速度单位的换算过程,即能节省时间,教学效果又好。教师再利用四张《你知道吗?》图片,让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速度,扩大视野。课件随机设疑,对所学知识进行穿插巩固。再放课件《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与过山车》引导学生归纳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利用这两张对比性课件,唤醒学生对运动状态的认识,扩大视野的同时,又树立了物理有用观,轻轻松松完成教学活动。

  (四)发展应用,升华新知

  新课标倡导我们学以致用,这也是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利用多媒体展示两道例题: 1、琼斯以10秒75(取10s计算)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100m短跑的平均速度。第一道题是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雨燕飞行的速度约144km/h,飞行10h后飞过的路程是多少?第二道题目的是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进行解题格式规范化的学法指导。

  第二阶段由学生情景编题:请你利用图片中的情景编一道计算题,考考其他组,谁想接受挑战?(数据最好选整数)学生编题后,集体汇错、析错、纠错,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五)课堂小结,沉淀新知

  教师在最后随机设疑,不仅巧妙地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应用总结,也为下一节测量平均速度做好铺垫,到此为止,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氛围中进入达标测评。

  (六)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用此环节实现教学的评价检测功能

  通过我对《运动的快慢》这节课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如下:教师,激趣、点拨、拓展、调控、提炼、评价;学生:体验、感悟、构建、生成、倾听、运用。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意义: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公式:v=s/t s=vt t=s/v

  单位:m/s km/h 1 m/s =3.6 km/h


    上一篇: 八年级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