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TAGS: 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舍”的读音,通过读准句尾词等能流利、有节奏地读出诗的韵律。2.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式,能够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体会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通过抓住“雨”“柳”“酒”等字的文化内涵,品味诗句,体会离别之情。4.通过读、品等掌握诗的学习方法,激起诗歌的热爱之情,承担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
一、从课标达成情况看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教学中,我紧紧依托文本、结合文本,充分发挥了文本的引领作用。
课前我依据学情设计导学单,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课堂上我抓住“雨”、“柳”两字的文化内涵,通过微视频等,感受王维的离别情怀,补充唐代诗人岑参诗句,感受安西环境的恶劣等,进一步感受王维对元二的依依不舍,使学生在文中体会到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从教材完成情况看
整节授课顺利完成课时目标:学生能通过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说出诗句意思。能够通过抓题目、想画面、明诗意、悟情感等方式学习古诗,激起热爱诗歌的感情。
三、从学生掌握情况看
本文是一首送别诗,让学生体会送别的情感,通过抓住“雨”“柳”“酒”等字的文化内涵,品味诗句,体会离别之情;通过读、品等掌握诗的学习方法,激起诗歌的热爱之情,承担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是我在课堂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认真观看微视频,并从中感受到我们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通过想象安西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以及补充的古诗,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安西所处环境的恶劣,更能充分体会作者对元二的那份不舍。角色的转换将这份情感推向了深入。他们能够纷纷说出对元二想说的话,从而将送别情理解的更加深入。情境练习,学生已经能够学以致用。
从学生的眼神以及学生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学生真正理解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情厚谊,更感受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empirenews.page--]
总之,整个授课过程,我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每位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使其成为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最新文章
-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快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 -
小学语文试讲视频,小学语文试讲教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教学目标为: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