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课标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 课标分析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和学习的权利。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我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古诗的文体特点,我以“情”感人,拓展一系列的资料,把学生带入到送别的情境之中去,感受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情厚谊,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同时,本课生字“舍”的学习也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注重对生字的学习与写字加强指导这一理念。

  主要体现:

  本课涉及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中课标6、课标8中的部分内容。课标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课标8中,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因此本课课标落实点,就是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式,能够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体验,体会王维与元二之间的离别之情。另外,课堂上还朗读积累了大量的关于送别诗的诗句,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诗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送元二使安西》一文做到了这两点的完美融合。教学中,我在重点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式,引导能够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体会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通过读、品等掌握诗的学习方法,激起诗歌的热爱之情,承担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


    上一篇: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下一篇: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材分析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