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书》教学设计,语文S版版四年级下册


TAGS: 米芾学书

  24《米芾学书》教学设计

  ——“琢磨”出真知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书画家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每天机械练字,三年没有长进。后来又跟过路秀才练字,秀才用纸贵之法,逼他仔细琢磨字的结构,使他心领神会练字的窍门——“学写字不要只是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后来成了有名的书画家。

  教学目标:

  1、会认“熟、琢、窍、枉”4个生字。了解“造诣、莫名其妙、心领神会、铭记、苦心孤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理解秀才教育米芾的一句话,体会写字的窍门,然后能讲述这个故事。3、学习用“琢磨”这样方法去认真做事情。

  4、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情感,教育学生写好字,弘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理解秀才教育米芾的一句话,悟出写好字的窍门的。

  掌握用本单元“抓人物语言、品重点段落、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方法学文。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谈自己所受的启发。

  教学准备:学生书法作品、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学生看图写"永”字复习方法,理清结构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六单元。前三篇课文《爬山》《语言的魅力》《寓言二则》讲述了四个故事,故事虽然短小,但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从故事中获得启示的方法,一起来回忆下。

  出示课件

  《爬山》抓人物语言《语言的魅力》品重点段落《寓言二则》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教师以单元观照入题,以课文与相应表达方法连线的形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单元课文的整体表达特点做一个简要回顾。通过对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表达特点及学习方法的梳理,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以“方法”点燃“方法”。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方法意识也得到显现。

  师:这节课我们将带着这些方法,学习本单元最后一个故事第24课《米芾学书》。这是篇略读课文,请看老师书写课题。(生读)

  师:米芾干什么?师:学书是指学什么呢?

  师:我们要学会看课题,课题会给我们提供信息。读了课题,你觉得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

  师:正如同学们所想,文中有专门段落介绍米芾,文章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他怎样学书。谁知米芾?

  师:米芾这位书画家不但绘画有名,书法也很有造诣。来,欣赏一下他的书法作品。(课件出示)看,这些字洋洋洒洒,结体遒劲,这几幅作品字字严谨,一丝不苟。这一张龙飞凤舞,骨力道健,超尘脱俗。

  师:成大家者背后必有故事,《米芾学书》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一起走进课文。

  一读,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完成初读任务。小组合作任务卡一

  1.在文中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2.根据提示简要说说故事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___,结果___,后来终于___。

  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板书:米芾)

  设计意图:课题虽小,用处也大,看似不经意的一句“我们要学会看课题,课题会给我们提供信息”,其实包含着教师对课型定位的理解,以及理解后的行为实施。

  二读,品味语言

  (一)找启示

  师:米芾到底学到什么了呢?我们怎样才能快速找到?回忆我们学过的《爬山》,文中的“我”是从哪些地方获得启示的?

  师:是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那《米芾学书》这个故事中谁的语言最能给人启示呢?请快速默读课文,我们要学会看得快找得快、脑子转得快。你可以一目十行,找到后画上横线。(生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生读句子)

  师:大家找到的是第20自然段秀才说的话。(板书:秀才)

  在生活中,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说同样几句话,会有自已的特点,那秀才作为老师会怎样对学生米芾说这句话呢?请大家看到插图,看看秀才老师的样子,学学他,练习说这句话。谁来当当秀才老师?

  (课件出示)这个窍门就是——读你学到写字的窍门了吗?

  学写字不只是___,还要__,不但要__,而且要__,才能写好。(出示课件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对于中心问题“米芾学到什么”的解决,充分运用迁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上一篇课文《爬山》,想想《爬山》中的“我”是从哪些地方获得启示的。再由《爬山》中父亲的话迁移到《米芾学书》中有没有谁的语言也能给人以启示。在类比中,学生知道抓人物语言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empirenews.page--]

  (二)悟启示

  师:可这个秀才学问太多了,说话文绉绉的,不大好懂。比如这个“观其形”“悟其神"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师:不要紧,我们有“钥匙”呢。回忆下《语言的魅力》中“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魅力到底在哪里?那作者在哪里对此进行了解释?文章的最后一段详细说明了这句话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段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请同学们快速读米芾跟秀才学书的内容,看有没有这样的重点段落来解释米芾是怎样“观其形”“悟其神”的?(学生扫读课文)

  师: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设计意图:对于“观其形”“悟其神”的领会,老师没有急于直接告诉,而是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语言的魅力》中“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这一重点句的理解方法。在内容理解时,同步跟进怎样更准确理解内容的方法传授。“用课文教”的一根准绳,学生在学习米芾学书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掌握诸多准确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小组合作任务卡二

  师:请大家在品读助手的帮助下,静下心来品读第13自然段。

  课件出示:圈画米芾“观其形”“悟其神”的词、句,旁注体会并写出感悟。(生品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到我们分享的时间了。师展示一位同学课本上的批注。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米芾在“观其形"?请你读。米芾“观其形”这个“形”是观察什么?

  师演示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画上横线在上面批注“形”。师:这句话中有个词最能体现米芾“观其形”时那种值得我们学习的认真态度,哪个?

  师:我们来琢磨“琢磨”这个词。(板书:琢磨)师:你是怎样理解“琢磨”的?

  师:那你还想过什么?除了写字,思考过什么?(其他学习上)

  师:“琢磨”是想,是思考,是怎样地想?对,是一次又一次地想,反复地想。这个我们琢磨了很久的词我把它圈出来。经过讨论,我们认为琢磨就是反复想,反复思考,我把它批注在上面。

  设计意图:老师由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米芾“观其形”的认真引出“琢磨”接下来理解琢磨,再深入一点到“你琢磨过什么?”最后转到“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或字值得我们琢磨呢?”一下子就在语境中运用了刚刚学习理解的词语。师:我们再看体现“悟其神”的句子,一起读出来。(生齐读)师:那这句话中的哪个字或词值得我们琢磨呢?师:一个“印”字写出了记得久,记得——牢师:那怎样做,字才会印进脑海里?

  师:只有琢磨来、琢磨去,人了迷,字也是有灵魂的,人和字融在一起了。字才会印进脑海里。(师演示批注)这样印进脑海里的字才会记得深、记得久,忘不掉。不难看出作者用这个“印”字也应该是琢磨了。

  师:我发现有的孩子很会学习,在老师动笔的时候,他也在完善自己的批注。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师:怎样的米芾才能做到这样啊?请你批注在旁边吧。(生自由表达)三读,拓展延伸

  (一)实践体会,联系生活

  师:看来大家从这个勤奋好学的米芾身上学到这个写字窍门了。光说不练假

  把式,在老师发的那张纸上我们已经写了一个“永”字接下来,我们在剩下的那个米字格里再写写这个字。

  拿笔就写,你是私塾里的米芾,细细琢磨,你就是将来定成功的米芾。我们也来“观其形”“悟其神”再下笔吧。好,时间交给你们。(生再次写“永”字)

  师: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哪个字漂亮一些?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写第二个“永”字的时候迟迟没落笔,请问你在干什么呢?

  师: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对这个窍门一定会有更深的领悟。那你们觉得自己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写得好的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写字窍门已经心领神会了。

  师:文中的米芾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琢磨才能学好书,大家想想,生活中我们学什么也需要琢磨呢?(板书:学好)

  师:那你举个例子,你学什么琢磨过?

  师:我发现同学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收获真多。生活不是单一的,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收获也会不同。我是老师,文中的米芾也拜了两位老师,一位是我们熟悉的秀才,还有一位是谁?(私塾先生)

  学语文就要学会将心比心。下面请同学们摇身一变变成郑老师,作为老师的你会想什么呢?

  师:我们都应向秀才老师那样,多琢磨琢磨我们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教好哇。(板书:教好)[!--empirenews.page--]

  设计意图:巧妙地化理解为运用,边理解,边运用。这样的运用还体现在“在生活中我们学什么也需要琢磨呢”。学生富于生活气息的生动表达说明他们对琢磨一词已然实现由懂到用的华丽飞翔。(二)总结方法,拓展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用前面三篇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抓人物语言、品重点段落、联系生活实际。今天,我们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合作学习了《米芾学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自学《鱼游到了纸上》,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谈谈自己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的意识贯穿始终。虽然只是短短一段话,但老师怎么定位略读教学的意图一目了然借以一篇,走向多篇;借由读会,走向会读。


上一篇: 《景阳冈》教学实录,鲁教五四学制版五年级上册

下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语文S版版四年级下册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