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
TAGS: 从军行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设计理念:
1、领会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是经典诵读教学的关键。
2、教学中,采用联系诗作背景、新旧知识融合、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音乐渲染、教师点拨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内化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教学目标:
1、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三首,感受边塞诗的意境。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边塞诗。
3.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领会诗的意境并熟读成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从军行》课件教学流程:一、走近边塞,揭示课题1、初识边塞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跟这个地方有关。(出示词语)
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咱们来看一看。(出示)偏远荒凉,景色奇异,这里就是(生接:边塞)。2、简介诗人
师: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以“边塞”为主题写过诗,其中就有这一位(出示),他是(生读:王昌龄),他是唐朝著名的(生读: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写得既多又好,被称为(生读:诗家天子、七绝圣手)。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昌龄的边塞诗(师指板书,生读:《从军行》)。
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战争、军队)你说的没错,《从军行》写的就是边塞战士们的军队生活。王昌龄共写了七首《从军行》,这是其中的两首(出示其一和其二)。
二、品思乡之“愁”
(一)初读古诗,感知内容1、自由读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0页,自由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巡视时提醒:多读几遍,两首诗都读顺口了就举手。)2、指名读诗
师:谁来读第一首诗?看着大屏幕读。第二首诗,谁读?(相机评价)3、倾听录音
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味道。咱们来听一听这位老师是怎么读诗的,听的时候,可以小声跟着读。4、男女生分别读诗[!--empirenews.page--]
师:你们能读出这感觉吗?女生来读第一首诗。男生读第二首诗。
读出了古诗味儿,非常好!5、找出“愁”
师:(出示)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两首诗中有一个相同的字,这个字写出了边塞战士的心情,哪一个?(出示,并板书“愁”)6、读译文和简析
边塞战士为什么愁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这两首诗的注释、译文和简析。(巡视,指导,指名回答)(二)熟读成诵,读出意境1、师生合作读
师:战士身在边塞,心却在家乡啊!现在再来读这两首诗,相信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出示)咱们来合作读,老师读黑色部分的字,你们读蓝色部分的字。(合作读3次)2、师引读
师:好一个“无那金闺万里愁”!同学们,在战火纷飞的边塞,这万里乡愁更是多了一份悲壮和苍凉!因为,对于战士来说,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也许他一上战场,就再也回不到这座(生:烽火城西百尺楼),再也不能(生:黄昏独坐海风秋),再也听不到这(生:更吹羌笛关山月),想到万里之外苦苦等待他的亲人,他忍不住深深叹息(生:无那金闺万里愁),想到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他一次次叹息(生:无那金闺万里愁)。3、配乐师生合作读(2次)
4、填空式背(指1或2名读、全班齐读)5、男女生合作读(2次)
师:就是这样,缓慢一点儿、低沉一点儿,“愁”的感觉就读出来了。带着这种感觉,咱们再来合作读这首诗(出示),女生读黑色部分的字,男生读蓝色部分的字。
6、填空式读(自由读、指1或2名背、齐背)
三、悟卫国之“勇”
师:浓浓乡愁,令人动情。这一首《从军行》(出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呢?咱们来听一听。1、倾听录音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这一首和前面两首悲凉的风格完全不同,它慷慨激昂、热情洋溢,诗中到底写了什么呢?大家快速默读注释、译文和简析。(巡视:大概
知道这首诗讲了什么就举手。)2、读准难词
师:请同学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屏幕上这几个带拼音的词。(出示)老师来说词的意思,你们来读出相对应的词。一起再读这三个词。3、师生合作读
师:现在老师来描述这首诗的画面,你们来读出相对应的诗句。(1)茫茫沙漠上,风尘滚滚,日色昏暗(出示,齐读)(2)风卷战旗,将士们离营出征(出示,齐读)
(3)夜晚,前面的部队在洮河北面与敌人交战(出示,齐读)(4)捷报传来,已活捉了敌军首领(出示,齐读)[!--empirenews.page--]
(5)杜甫有一句边塞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打了胜仗,活捉了敌军首领,想一想,战士们心情怎么样?带着喜悦,再读后两句(出示,齐读,指导)4、师生合作读(1次)5、小结诗情
师:前面两首诗,我们读出了战士的“愁”;这一首,你读出了战士的什么?一个字概括,就是(生答,师板书“勇”)6、全班齐读
师:把我们体会到的情感全部读出来。一起读。
7、填空式背(自由练读、指1或2名读、全班齐读)
三、诵读展示
师:同学们,边塞是荒凉的、寂寞的,战斗是艰辛的、残酷的,可战士们依然英勇无畏,精忠报国,这就是王昌龄的(师手指板书,生齐读课题)。1、自由练习
师:三首《从军行》,你能背出几首呢?试着背一背,可以自己背,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背。
2、师生合作背(三首诗连着背,师背上一句,生背下一句)3、古诗小游戏
师:老师来出题考一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好!接下来要考的内容,答案都在今天我们学的三首《从军行》里。听清要求:老师出题后,你可以低头看课本、找答案,但是,站起来回答时,就不能再低头看课本了。听明白了吗?好!请听题。
(1)第一题,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绝句。(2)第二题,对出下句。
(3)第三题,下面这幅图,让你想到哪句诗?预设一:黄昏独坐海风秋。师:你怎么想到的?预设二:大漠风尘日色。你怎么看出来的?(4)第四题,填字题。
师:琵琶是边塞的一种乐器,琵琶又吹奏出了新的乐曲,可战士们仍然充满离愁别绪,一起读这两句诗。(生齐读)
(5)第五题,填诗句。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借月亮表达战士的思乡之情
的诗句是——,
预设一:更吹羌笛关山月。关山月指的是月亮吗?赶快看看第71页的译文。谁来说?是的,那是借幽幽的羌笛声表达思乡之愁。
预设二:高高秋月照长城。古人写诗,喜欢借月抒情,一轮秋月,浓浓思乡情。4、个人展示
师:加大难度,(出示)咱们来看图背诗。选其中的一首来背。4、集体展示
师:配上音乐,咱们来有滋有味地背。(逐一出示图片和配乐,生齐背)
当王昌龄看到边塞战士因思念家乡而愁时,他深情吟诵——
当一轮秋月高高升起,王昌龄看到边塞战士的乡愁更浓了,他动情地吟诵——[!--empirenews.page--]
当王昌龄得知唐军击败了吐谷浑时,他高声吟诵——5、小结唐朝边塞诗的特点
师:同学们,除了王昌龄,这些唐朝诗人也写过边塞诗(出示),你看,有我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王维。据统计,唐朝以前的边塞诗,不足两百首,而唐朝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同学们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找你喜欢的边塞诗来读一读,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最新文章
-
小学语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张石匠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小学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饮湖上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小学语文西南师大2001课标版六年级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小学语文北师大2001课标版五年级上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桥》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快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 -
小学语文试讲视频,小学语文试讲教
国学经典诵读《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琵琶起舞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