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TAGS: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长春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8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六、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自读感悟。七、教师课前准备:制作有关大地震的课件
八、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九、学情简析:文章文字浅显,学生不难读懂,并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并从中受到启示。
十、教法学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文中的情感资源,设计有感情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丰富想象后的语言训练为主线,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抓住课文中的两条线,一是在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他父母进行对比,二是父亲的挖掘表现与儿子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的对照。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体会父亲的伟大、了不起以及儿子的了不起。[!--empirenews.page--]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都说父爱如山,深沉而博大;父爱如海,仁厚而宽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房倒屋塌……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共同见证他们创造的生命奇迹。(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复习回顾
1.你能准确地认读这些词语吗?
【设计理念:词语以爆炸式图标出现,使学生视觉感受到地震的危害与恐惧。】
2.请你选词补句,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就是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三、自选提示,自学自悟(一)出示学习提示
父亲和儿子谁更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自选一组提示学习,时间为5分钟。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重学生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同学们自主学习。
谁愿意来交流让你感动的句子:(以下预设)预设感动画面一
课件出示: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说的真好!这段话主要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使我们感受到(父亲失去儿子时的极度悲伤和寻找儿子时的坚定信念。)请大家练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
2.是什么使他化悲痛为力量呢?“常”就是经常。想象一下,父亲都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过这句话呢?(板书:不论......总......)这是一组关联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预设感动画面二
课件出示:在他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别的家长哭喊过后,绝望的离开,而这位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板书:挖)相比其他孩子的父母,这位父亲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信念。[!--empirenews.page--]
【设计理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第一条线,在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他父母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体会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2.所以,(出示课件)当好心人劝他时,他恳求地问(谁愿意来帮助我?)
当救火队长挡住他时,他急切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当警察来劝阻他时,他是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3.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使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预设感动画面三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父亲埋头接着挖,他挖了多久啊?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罗列时间的进程?
是啊,这是漫长的36小时,艰难的36小时。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好,请你来读。
2.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小时啊!也许会发生地震后的余震或爆炸,也许连父亲自己也会葬身在这片废墟之中。可是这位父亲浑然不顾,依然坚持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在这36小时里,父亲不可能只做“挖”这一个动作吧?那他还做了什么呢?(搬、推、挪)父亲做了这么多动作,而作者为什么却只用了一个“挖”字呢?请你说,再请你。因为“挖”最能体现父亲徒手挖掘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此次地震的灾难性极大,儿子被废墟掩埋的相当深。
3.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直都在挖。此刻父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在这段的空白处。好,请你来解读父亲此刻的心理。
4.是啊,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预设感动画面四
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哪里有血迹?(手上、膝盖上、脚上……到处都是血迹)
2.这样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能使我们体会到什么?(对啊,父亲挖掘的艰辛和伤痛;同时饱受着长时间的精神折磨)3.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这是一位恪守诺言的父亲!(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预设感动画面五
1.当父亲挖到第38小时,奇迹突然出现。谁愿意找伙伴来分角色朗读第13--22自然段。
[!--empirenews.page--]2.在长达36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在这种情况下,7岁的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课件:情景再现:
8小时过去了,当有同学吓得哭着喊着大闹不止时,阿曼达;
12小时过去了,当有同学口干舌燥,饥寒交迫时,阿曼达;
24小时过去了,当有同学沉沉欲睡,伤心欲绝时,阿曼达;
36小时过去了,当有同学,阿曼达。
多么理智、坚强、勇敢的阿曼达!
【设计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丰富想象后的语言训练为主线,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紧紧抓住课文第二条主线:父亲的挖掘表现与儿子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的对照,突出儿子的了不起。】
3.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阿曼达首先想到的是先让同学们出去(板书:让)。这是一种难得的先人后己。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儿子更加的了不起。你想对儿子说点什么?
(三)教师小结,突破难点
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哪句话让他充满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又是哪句话给了他希望(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语连接着父子二人的心。(出示插图)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紧扣主题,父子二人历经艰辛久别重逢,完美结尾。】
四、回忆感动,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灾难面前,父爱、母爱,孕育了一个个伟大的奇迹。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
1.在5.12汶川地震中,一位婴儿的母亲,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2.辽宁铁岭有一位聋哑父亲,几十年来靠摇铜铃走街串巷,卖豆腐,供女儿读书,摇出人生最美妙的爱的交响乐。
3.同学们,回忆生活中与父母共处的点点滴滴,哪些镜头让你倍受感动,请你写在爱心卡上,与大家分享。
【设计理念:音乐渲染,教师情景独白,感悟人间大爱。使学生感恩父母,回报恩情。】
五、课堂小结
是啊,总有一种力量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感动。这个人是父亲,这种爱是父爱。百善孝为先,希望大家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empirenews.page--]
五、自选作业
1.用心做一件或几件回报父爱、母爱的暖心事。
2.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3.向同学们推荐阅读书目:《背影》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最新文章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致老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部编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沪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 -
小学语文试讲视频,小学语文试讲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