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识字课课标解读


TAGS: 人之初

  读中识字读中明理

  《人之初》识字课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和内容”中,明确提出了低年级学段识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曾国藩谈到诵读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因此,本课的教学将围绕“读中识字读中明理”展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语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潜移默化中,在春风化雨中,识字、明理。从而,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热爱学习,热爱传统文化。

  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我们深深知道,三字经在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三字经》以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三字经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我们,三字经,这种传统经典似乎在被人们淡忘。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传统文化总有一种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为解决这种陌生感,我想如果以诵读为切入点,彰显三字经的音韵美;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再现三字经的画面美;以绘声绘色的讲述为媒介,营造三字经的意境美,就可以通过对小学生全方位的三字经美的濡染和熏陶,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增长和提高。

朗朗书声增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人之初》识字课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读”展开,充分发挥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明理”。[!--empirenews.page--]

方法多样记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增加新的识字方法教学,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猜字谜、字源识字等方法。

潜移默化明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规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自身体会和听故事等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并通过各种形式地读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字经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在于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文本的意境中去,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紧紧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读中识字、读中明理”。在潜移默化中开启传统文化学习之旅。


上一篇: 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材分析

下一篇: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识字课课堂观评记录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