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语文A版版六年级下册


TAGS: 渔歌子

  春日风雨垂钓情

  ——《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古诗词是民族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春色和垂钓时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重点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自由。[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姓名,展现积累,激趣。

  1、同学们,大家好!你知道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吗?有什么含义呢?是啊,我们中国人的名字都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味道。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人叫“张志和”,猜一猜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什么?(心志平和)猜猜是谁给他起的名字?是皇帝赐名的,因为他16岁就中举,又提出很多治国良方,皇帝欣赏他的才华,所以赐名。张志和,他不仅擅写诗词,通晓音律,绘画也很有造诣,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词。

  2、板书课题:词,也称长短句,源于唐朝,盛于宋代,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规定,可用来配乐吟唱。词,有很多词牌名,你知道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牌——“渔歌子”(板书)

  【设计意图】:以上叫“热身”,引入无声,非开始又似开始。每个同学的姓名都寄寓着殷殷希望、祝福,每个人都话可谈,轻松的氛围就此弥漫开来。从己姓名至词人姓名再至“词”、“词牌”,如层层剥笋,丝丝入扣。二、初读词,读准读懂,会意。

  1、导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词,每人最少大声地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次,要读得节奏清晰,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就很了不起了。

  2、指名朗读:大家想收获成功吗?成功总属于能抢抓机遇的人。3、齐读,正音。

  4、每个人都读准了这首词,你能根据预习的注释读懂这首词吗?5、分句、整体说出词的大意。三、想象读,读出画面,入境。

  (过渡:听了大家的解释,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春天的江南烟雨垂钓图。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据他说,张志和酒至酣处,或起笔浓墨,或击鼓弹琴,那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同学们找找,这首词中都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词中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再读读,看你能读出哪些色彩?(白鹭、粉红的桃花、青箬笠、绿蓑衣)

  3、板画:是啊,美好的景物,再加上亮丽的色彩,张志和通过27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人物画,真是词中有画,画里生词,不由得令人心驰神往,舞笔一画。(师作简笔画)

  4、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朗读出来,把这首词读成一幅活的画。

  【设计意图】:以上叫“再现”,把词读成一幅画,先把词“读胖”。找景物,

  再找色彩,然后用简笔画画出来。这样,景物的美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烟雨图,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指导朗读喜爱

  的景物也就顺理成章了。

  5、师配乐介绍:【配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透过大家陶醉的眼神,我看到了你们心中的画面。谁能告诉大家,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仿佛能听到什么?似乎能听到什么?好像能闻到什么?

  【预设:A、西塞山前有一群白鹭在展翅飞翔,悠闲地欣赏春日的山野。B、仿佛能听到桃花在微风中,一片片的花瓣落入潺潺的流水中,花瓣和鳜鱼嬉戏。C、仿佛能听到鳜鱼的摆尾声,说着春天戏水的快乐。D、斜风细雨中,有个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的在雨中垂钓。E、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桃花簌簌的落下】

  6、齐读:大家说得真好,真是“心随词句走,人在画中游”!此情此景,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吟诵这首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以上叫“热打铁”,把画读成一首诗歌,再把词“读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来领悟词中的意境。学生不仅多种感官得到了训练,而且锻炼了发散思维,在联想和想象中,脑海中的那幅图画又增添了很多情趣。[!--empirenews.page--]

  四、示范读,读出意境,悟情。

  (过渡:这么优美的景色,这么动情的吟诵,真让人陶醉。老师也情不自禁朗读:渔歌子——)

  1、画面中也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沉浸其中,乐不思归。谁能告诉大家,这个人在哪里?你从哪里知道的?是的,青箬笠,绿蓑衣,虽然只有6个字,词人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渔翁的背影。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那么,他是一位怎么样的渔翁呢?(自在、从容、悠闲、愉快、忘却了烦恼、流连忘返)

  2、是啊,这背影里有一种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站在西塞山前的小桥上,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桃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深情的吟诵:西塞山前——

  五、对比读,读出“心志平和”。

  (过渡:读诗词,有时候想象还不够,还需要了作者的生平,会有更多发现。

  张志和因为才华出众,皇帝赐名,但是官场险恶,遭人陷害后被贬,从此再不做官,隐居在太湖,扁舟垂钓,寄情山水,自称“烟波钓徒”,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他的哥哥担心他隐居不回家,也写了一首来和他。)

  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自由吟诵,读懂意思了吗?

  2、演读:是的,哥哥在劝弟弟快些归来。张志和会怎么回答呢?我们不妨演一演。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师:贤弟啊,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激昂):且须还。生(高声):不须归。

  3、讨论:为何不归?为何不归呢?好一个流连忘返啊,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和官场的黑暗。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很多。大家想一想,他都钓到了什么?(美景、悠闲、惬意、春天、想要的生活)

  4、诵读升华:张志和就是这样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和一位神仙对话,后来写成了《玄真子》。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的是清闲、飘逸,他就用这样清闲飘逸的心,钓出了这样一首千古绝唱。我们一起来背诵【配乐】——

  【设计意图:以上叫“寄情”,把词读深。介绍作者官场失意后寄情山水的

  境况,然后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不须归”的原因。通过追问“他钓到了什么?”把学生的想象引入到一个高远的境界。这样,学生不仅吃透了词中的意境、情感,而且受到了作者人格魅力的感染,将诗品与人品融为一体,这种理解诗词的方法也会影响到他们学习其他的诗词,对培养他们古诗词的素养是很有帮助。

  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张志和的一首千古绝唱,作者不仅把美景与情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暗含自己的人生追求,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理……诗词教学,如果仅仅是理解了,会背了,会写了,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是从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领略其中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从而产生一种对生活、对诗词的热爱与向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丰富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提高素养,升华人格理想。

  在这首词的教学中,这种理念设计成两条线索:一是理解词意,体会意境,二是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两条线索先是二水奔流,最后融为一体,在对比朗读和表演中把学生的情趣引向高潮,从而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这两个线索,配合起来天衣无缝,毫无斧凿之痕。整个教学设计把课堂营造成了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学生沉浸其中,乐而忘返,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 《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习作评改课——习作3写读后感,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