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4《故都的秋》学案
TAGS: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之家。2岁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人世,给家里只留下几亩薄田、几间旧房和许多藏书。此后,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郁达夫从小没有父爱,因为缺乏母亲的陪伴,也很少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的两个哥哥很早就外出读书,而因为家里贫穷,他姐姐从小就被送给人当童养媳。家里头剩下寡母孤儿,难免受了不少邻居亲戚们的欺负。
好在郁达夫天资聪颖,“九岁题诗四座惊”,幼年就显露的诗才让书塾先生大为赞叹;上了小学,郁达夫成绩优异,能够连连跳级,这或多或少给了母亲一丝安慰。有一年开学,小郁达夫向母亲提出,想买一双皮鞋。擦得锃亮的皮鞋穿在脚下,走起路来咯噔咯噔作响,别提有多威风了。郁达夫做梦都想像很多有钱同学那样,能有这么一双皮鞋。然而为了凑够郁达夫的学费,母亲早就把家里东西典当得差不多了,一双皮鞋要两个大洋,算是绝对的奢侈品,根本就没有余钱再买。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带着郁达夫一家一家去找货店赊账。店里的人,原本都很客气,拿出皮鞋让郁达夫试穿,但一听到说要赊账,顿时换了一副脸孔,放大喉咙说概不赊账。郁达夫回忆说:“惨遭拒绝赊账的那一瞬间,母亲非但涨红了脸,我看见她的眼睛,也有点红了起来。”
默默回到家中,郁达夫拖住又准备拿衣服去当钱的母亲,哭喊道:“娘,娘!您别去罢!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母子二人相对大哭起来。郁达夫自传里写:“自从这一次风波以后……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
2.病夫郁达夫:
由于家庭贫困,郁达夫自小就营养不良,身材瘦小,体质很弱,显出一副软弱文静的模样。因家境不好而自卑,自尊心还强,于是往往离群索居,不大喜欢和人来往,从小就显露出一种忧郁孤独的气质。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跟随远赴日本考察司法的长兄郁曼陀,一同去了日本,开始了他在日本的留学生涯。他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官费留学生,还在日本的汉诗圈子里打出了名堂。但作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弱国子民,郁达夫漂泊异国,难免会感受到当时日本国民的轻蔑。[!--empirenews.page--]
有一次,郁达夫和朋友富长蝶如,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了一些饮料。邻桌有几个学生打扮的日本人,正带劲地议论着什么,其中一个斜眼瞪了郁达夫的脸,冷冷骂道:“叭儿狗。”其他日本人也都跟着盯住郁达夫,眼中包含轻蔑之情。郁达夫没有站起来争辩,只装作没听见,脸色发白,流露出悲哀的神情。富长蝶如看不过眼,正想教训一下那几个无礼的学生,结果郁达夫已经站起身来,抓了帽子快步往门口走去。两人离开咖啡馆后,郁达夫才平静地说道:“这样的事情,常有的。”面对来自强国国民的蔑视和挑衅,他悲哀,他难过,但作为“东亚病夫”的子民,常常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
3.愤青郁达夫:
幼年时经历的穷困,青年时在日本受过的白眼,所有这一切不幸经历,让成年以后的郁达夫,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大愤青。虽说面对黑暗险恶的现实,他不至于亲自上阵舞刀弄枪,但他始终在用他文人式的方式,表达他的激愤。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他和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创造社”,还决定出版《创造》季刊,想要在中国的文学界树立一面旗帜,打出一片新天地来。但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写下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
他仇富、仇洋、痛恨当时的社会体制,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幼稚可笑,但不要忘了,那个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列强欺辱的年代,正是穷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年代,没有像郁达夫这样一批有文化的愤青因为痛恨现实而试图去改变现实,或许今天的中国依然一贫如洗、任人宰割。
4.英雄郁达夫:
郁达夫曾写诗:“百年原为客,半世悔为儒。”千古文人都有一个英雄梦,郁达夫自然也不例外。在国破山河在的抗战时期,他一介书生慨然有了英雄胆,不辞辛劳,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到前线去考察,写下无数篇激励人心的战地报告。郁达夫,一个身世可怜的穷鬼、一个弱不经风的病夫、一个愤世嫉俗的文人,摇身一变,变成了英雄。
在新加坡,他天天伏案疾书,写下大量激励抗日和坚定胜利信心的政论文。短短三年时间,竟写了一百篇抗战时评。除此之外,还要开会、对群众演讲,还要会见进步人士、慰问抗日义勇军。他经常熬夜编刊写稿,白天眼里挂着血丝,沙哑着声音还要去讲话。[!--empirenews.page--]
然而很快,新加坡告急,此时郁达夫拒绝了刘海粟给他的回国邀请,慨然说:“我肩负抗战工作,不到最后关头不走!”他坚决不回国,最后和一干同僚,只能乘坐难民船,逃难到了印尼苏门答腊。也正是这时,郁达夫开始蓄起了胡子,化名赵廉,还学习印尼语,准备长期隐蔽起来。但郁达夫还是因为意外,在日本人面前暴露了自己会说日语,被日本宪兵队知道后,强征他做了宪兵队的翻译。
他利用在宪兵队当翻译的身份,帮助华人华侨和抗日武装做了不少实事。在郁达夫当翻译期间,当地没有一个华侨华人被日军杀害,这有郁达夫的一份功劳。郁达夫后来伪造了一份肺病证明,让日本人害怕被传染,才让他逃离了宪兵队的魔窟。他后来在印尼开起了酒厂,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就在抗战胜利前夕,因宪兵队里汉奸翻译洪根培的出卖告发,日本人逐渐查清了郁达夫的真实身份,因为害怕郁达夫当翻译时知道的秘密太多,对他们不利,于是杀心一起,骗出郁达夫,将他秘密杀害。
1952年,新中国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但时至今日,郁达夫的尸体一直未能找到,他的魂灵尚漂泊在苏门答腊的荒野之中。很多年以前,郁达夫曾对史沫特莱说:“我不是一个战士,我只是一个作家。”但在时局糜烂的中国,在国家面临存亡危机的大时代,他却变身成了一个斗士,蓬飘域外,惨遭横死。
二、课文预习:
1.请概括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达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来展现故都的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一幅最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把它描绘出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北平的秋天
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象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empirenews.page--]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empirenews.page--]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本文节选自《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1.请尝试概括老舍描写了北平的秋天哪几个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笔下北平秋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之家。2岁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人世,给家里只留下几亩薄田、几间旧房和许多藏书。此后,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郁达夫从小没有父爱,因为缺乏母亲的陪伴,也很少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的两个哥哥很早就外出读书,而因为家里贫穷,他姐姐从小就被送给人当童养媳。家里头剩下寡母孤儿,难免受了不少邻居亲戚们的欺负。
好在郁达夫天资聪颖,“九岁题诗四座惊”,幼年就显露的诗才让书塾先生大为赞叹;上了小学,郁达夫成绩优异,能够连连跳级,这或多或少给了母亲一丝安慰。有一年开学,小郁达夫向母亲提出,想买一双皮鞋。擦得锃亮的皮鞋穿在脚下,走起路来咯噔咯噔作响,别提有多威风了。郁达夫做梦都想像很多有钱同学那样,能有这么一双皮鞋。然而为了凑够郁达夫的学费,母亲早就把家里东西典当得差不多了,一双皮鞋要两个大洋,算是绝对的奢侈品,根本就没有余钱再买。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带着郁达夫一家一家去找货店赊账。店里的人,原本都很客气,拿出皮鞋让郁达夫试穿,但一听到说要赊账,顿时换了一副脸孔,放大喉咙说概不赊账。郁达夫回忆说:“惨遭拒绝赊账的那一瞬间,母亲非但涨红了脸,我看见她的眼睛,也有点红了起来。”
默默回到家中,郁达夫拖住又准备拿衣服去当钱的母亲,哭喊道:“娘,娘!您别去罢!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母子二人相对大哭起来。郁达夫自传里写:“自从这一次风波以后……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
2.病夫郁达夫:
由于家庭贫困,郁达夫自小就营养不良,身材瘦小,体质很弱,显出一副软弱文静的模样。因家境不好而自卑,自尊心还强,于是往往离群索居,不大喜欢和人来往,从小就显露出一种忧郁孤独的气质。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跟随远赴日本考察司法的长兄郁曼陀,一同去了日本,开始了他在日本的留学生涯。他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官费留学生,还在日本的汉诗圈子里打出了名堂。但作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弱国子民,郁达夫漂泊异国,难免会感受到当时日本国民的轻蔑。[!--empirenews.page--]
有一次,郁达夫和朋友富长蝶如,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了一些饮料。邻桌有几个学生打扮的日本人,正带劲地议论着什么,其中一个斜眼瞪了郁达夫的脸,冷冷骂道:“叭儿狗。”其他日本人也都跟着盯住郁达夫,眼中包含轻蔑之情。郁达夫没有站起来争辩,只装作没听见,脸色发白,流露出悲哀的神情。富长蝶如看不过眼,正想教训一下那几个无礼的学生,结果郁达夫已经站起身来,抓了帽子快步往门口走去。两人离开咖啡馆后,郁达夫才平静地说道:“这样的事情,常有的。”面对来自强国国民的蔑视和挑衅,他悲哀,他难过,但作为“东亚病夫”的子民,常常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
3.愤青郁达夫:
幼年时经历的穷困,青年时在日本受过的白眼,所有这一切不幸经历,让成年以后的郁达夫,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大愤青。虽说面对黑暗险恶的现实,他不至于亲自上阵舞刀弄枪,但他始终在用他文人式的方式,表达他的激愤。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他和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创造社”,还决定出版《创造》季刊,想要在中国的文学界树立一面旗帜,打出一片新天地来。但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写下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
他仇富、仇洋、痛恨当时的社会体制,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幼稚可笑,但不要忘了,那个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列强欺辱的年代,正是穷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年代,没有像郁达夫这样一批有文化的愤青因为痛恨现实而试图去改变现实,或许今天的中国依然一贫如洗、任人宰割。
4.英雄郁达夫:
郁达夫曾写诗:“百年原为客,半世悔为儒。”千古文人都有一个英雄梦,郁达夫自然也不例外。在国破山河在的抗战时期,他一介书生慨然有了英雄胆,不辞辛劳,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到前线去考察,写下无数篇激励人心的战地报告。郁达夫,一个身世可怜的穷鬼、一个弱不经风的病夫、一个愤世嫉俗的文人,摇身一变,变成了英雄。
在新加坡,他天天伏案疾书,写下大量激励抗日和坚定胜利信心的政论文。短短三年时间,竟写了一百篇抗战时评。除此之外,还要开会、对群众演讲,还要会见进步人士、慰问抗日义勇军。他经常熬夜编刊写稿,白天眼里挂着血丝,沙哑着声音还要去讲话。[!--empirenews.page--]
然而很快,新加坡告急,此时郁达夫拒绝了刘海粟给他的回国邀请,慨然说:“我肩负抗战工作,不到最后关头不走!”他坚决不回国,最后和一干同僚,只能乘坐难民船,逃难到了印尼苏门答腊。也正是这时,郁达夫开始蓄起了胡子,化名赵廉,还学习印尼语,准备长期隐蔽起来。但郁达夫还是因为意外,在日本人面前暴露了自己会说日语,被日本宪兵队知道后,强征他做了宪兵队的翻译。
他利用在宪兵队当翻译的身份,帮助华人华侨和抗日武装做了不少实事。在郁达夫当翻译期间,当地没有一个华侨华人被日军杀害,这有郁达夫的一份功劳。郁达夫后来伪造了一份肺病证明,让日本人害怕被传染,才让他逃离了宪兵队的魔窟。他后来在印尼开起了酒厂,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就在抗战胜利前夕,因宪兵队里汉奸翻译洪根培的出卖告发,日本人逐渐查清了郁达夫的真实身份,因为害怕郁达夫当翻译时知道的秘密太多,对他们不利,于是杀心一起,骗出郁达夫,将他秘密杀害。
1952年,新中国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但时至今日,郁达夫的尸体一直未能找到,他的魂灵尚漂泊在苏门答腊的荒野之中。很多年以前,郁达夫曾对史沫特莱说:“我不是一个战士,我只是一个作家。”但在时局糜烂的中国,在国家面临存亡危机的大时代,他却变身成了一个斗士,蓬飘域外,惨遭横死。
二、课文预习:
1.请概括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达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来展现故都的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一幅最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把它描绘出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北平的秋天
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象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empirenews.page--]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empirenews.page--]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本文节选自《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1.请尝试概括老舍描写了北平的秋天哪几个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笔下北平秋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篇:部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谈美》教学反思›
最新文章
-
部审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议论文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战争与和平》节选《娜塔莎》阅读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迢迢牵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警惕鲁镇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语文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归园田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文言文阅读高分必测!40个必考文言实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迢迢牵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谈中国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4《故都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 -
部审语文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归园田
《故都的秋》导学资料
一、郁达夫其人:
1.穷鬼郁达夫:
1896年,正是甲午战争清廷惨败于日本的第二年,正风雨如晦,山河惨淡。郁达夫于这一年,降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