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警惕鲁镇,拯救青春》教学设计思考

真实的力量,现实的需求
——以《悲伤逆流成河》小说、电影为例跨学科、跨媒介教学设计思考
 
上完90分钟的录像课,几位同事说:你真胆大,这课都敢上!我猜这“胆大”一定是指:这样的教学内容你都敢进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你都敢尝试?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而选这样的教学内容,可能被质疑。
为什么要选郭敬明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和他与落落编导的同名电影作为当代文学参与的教材?作家赵长天说:“《悲伤》记录了一代人的成长,成长的故事是很有价值的。记录个体生命的履痕,从某种意义上比记录重大事件更有价值。”他的话引起我的共鸣,学生人生的答案就在文学里。语文教材,需要培养审美情趣的文学大家,也需要防病救心的妙手良医。下面具体谈谈设计这两节课的原因:
第一,郭敬明《悲伤》的小说、电影,能直面青少年成长中的现实问题,以冷峻的笔墨再现成长的困境。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1.学校教育的现实需求。青少年成长的蓝天不都是阳光明媚,学校青春期教育确实存在问题。郭敬明在创作中选择了校园欺凌的话题:小说写了易遥怀孕,电影讲了易遥无辜得性病,选材大胆。今天是一个观念保守与思想开放并存的时代:应试至上,青春期教育严重缺位,心理干预与法制教育多有缺漏;而一些鱼龙混杂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又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混乱。另外,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对生理的好奇、对爱情的渴望,也可能让学生坠入“生长的陷阱”。
如小说中易遥喜欢李哲导致怀孕,唐小米暗恋齐铭疯狂嫉妒,导致一系列悲剧。而我和心理老师上课时,一位女生在回答心理老师追问时说:“如果我是小说中的顾森湘(被诓约会,被辱自杀),我也会——(只说了半句话)”当时我就声音哽咽,这就是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的状态,怎能不让人惊惧。而在我准备这节课时,就亲历了这样一件事:两名新生,把初中的情感纠葛带到高中,给女生带来极大的心理伤害。我在劝导时特别强调:对过去的恋情要心存感恩,今天虽不能再携手,也应以平和的心态祝福对方。更教导男生,天涯何处无芳草,该放手时且放手,同行是缘分,分手见品格,要有大丈夫气魄!
类似这样的感情纠葛,在校园可能天天都在发生,只是大部分都隐藏在冰山之下,不被师长所知,“悲剧”如暗流,语文教师要敏锐且大胆地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让“小概率”事件真的少之又少。 [!--empirenews.page--]
  1. 家庭教育的现实需求。在不少家庭,父母漠视儿女的精神需求,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家长会上经常听到抱怨:孩子在闹青春期,根本不听我的话。这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乏力的表现。
因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普遍重物质、重分数、轻心灵,没有理解,哪来沟通,更遑论青春期心理指导。在小说中,齐铭的妈妈天天都在炫耀儿子成绩、八卦儿子的生理发育;顾森湘、顾森西的妈妈则因为女儿是“学霸”而百般呵护,却忽视“学渣”儿子;卑微如易瑶的母亲也为了易遥不被开除,给老师直直地跪下去。三个家庭在物质上虽有霄壤之别,但对儿女精神的隔膜却是惊人地相似。孩子忧伤、恐惧,都不向父母倾诉。易遥怀孕让齐铭去买验孕试纸;齐铭特别渴望帮助易遥,母亲李宛欣却不断地摧残儿子的善良;顾森湘的母亲更不知宝贝女儿因受辱而在生死边缘徘徊。而三个家庭的父亲又处于严重缺位状态:易遥的父亲易家言再婚之后对女儿的抚养费拒绝支付,齐铭的父亲只是在打拼自己的事业,顾森西的父亲只在看电视、看报纸。他们或冷漠无情,或只是挣钱的机器,或沉默无言。父亲的集体缺位,也是导致孩子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为人父母,似乎就是要用各种体面或不体面的方式给孩子以物质需求,对孩子人格尊严的渴望,对孩子心灵的理解与尊重,都成了空白。小说中的这些孩子,都陷在青春期成长的困惑与焦虑中,苦苦挣扎,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家长却一点儿不知情,悲哀呀!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不知彼此在想什么。而重物质关怀、重成绩高低、重升学状况,忽视情感交流、精神成长,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摧残亲子关系的炸弹。
从师长的教育、从青春期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小说和电影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悲伤》的电影有6亿票房,小说也有广泛影响,这都说明郭敬明作品的艺术魅力。警惕现实中的鲁镇,警惕国民劣性在校园、在家庭、在弄堂的肆虐。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精神抚育;呼吁学校要重视心理疏导、法制教育,这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责任。
  • 语文教材中经典篇目多,离时代远。把这样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学、电影引入课堂,不只让语文课有时代的感,更利于培养审辩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1.当代文学参与的现实需求。新课标中的当代文学参与赋予教师选择权,能真实反映学生成长的小说、电影,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师要有大胆选取的勇气。“当代文化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的文化,自觉提炼就是汲取环境营养精华,提高环境免疫力。但因缺乏时间沉淀,大多数人无法判断它的优劣,社会也无法给出价值评判。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进入自觉状态,对当代文化进行积极提炼。”①就《悲伤》这部小说而言,一些自然主义描写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审视的眼光理性地对待,引导学生提取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排除不良影响。如小说中易遥的母亲,经常用“三字经”骂女儿。只要提醒学生,在审美时也学会审丑。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高雅阅读,对审辩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就像萝卜、白菜各有营养,至于沾着泥土,洗掉就是了;只让学生吃人参、鹿茸,也会消化不良。[!--empirenews.page--]
2.学生研习的现实需求。如果能把当代文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把当代文学阅读与经典阅读结合起来,把小说阅读与电影欣赏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心理需求结合起来。多元融合,更利于学生吸收。基于这些思考,我把这次课设计为“警惕鲁镇,拯救青春,助力成长”:警惕“鲁镇环境”在生活中再现,拒绝做看客;把研习中筛选关键词、确定观点、有逻辑地表达,渗透在阅读、欣赏的指导中。让学生看到百年前鲁迅所反映的国民劣根性的问题,在郭敬明笔下依然严峻,体会两位作家的心慈手狠,感受他们为民族发展、为青年成长而跳动的“大心脏”;看到他们对美好人性的呼唤,看到他们共同的责任与担当,看到郭敬明对鲁迅先生改造国民精神的传承。
“当代文化参与可以从现象与问题出发,打通学科界限设置相应专题,运用语文学科知识,解决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关联的实际问题。”②正是基于这样的启发,才设计了这次跨媒介、跨学科教学实践,学生也提交的大量研习作品,正在修改升格结集成册。实践中的纰漏,期望方家指正。
 
参考
①李旭山“当代文化参与”的教学实践[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1).
②王宁 巢宗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 106页

 

上一篇: 部审语文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归园田居(其一)》练习题

下一篇:部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