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老人吴庆恒十多年前在湖畔偶遇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的红嘴鸥,从此结下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赴约会似的,在翠湖之畔喂海鸥,风雨无阻。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依依不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真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精讲多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通过作者生动传神的而又动情的描写,体会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情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及海鸥依恋悼念老人的这种令人震憾的情感。

  一、重视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教学时,抓住“老人与海鸥的情”这一主要线索,展开的情景教学,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启发学生思考、从朗读中感悟、从朗读中体会,让朗读贯穿于整个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认识、理解、感悟,再通过朗读来把自己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表达出来,达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是第3小节的教学,老师读写老人的句子,学生读写海鸥的句子,这样对读,让学生感受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而是在这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课文的1-13节,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让学生仔细阅读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老人到底做了什么,让海鸥对老人如此的深情。让学生找出感动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部分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并形成了话题,培养了学生们多角度思维作答的能力,他们感到有话可说,一吐为快,从而感受情感,升华主题。教学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思考白色旋涡”中有老沙,公主,灰头……你看,那一只就是独脚,此时,他会大声鸣叫些什么?”言为心声,教学时,只有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empirenews.page--]

  三、归纳迁移写作方法,进行超文本阅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实现了读写的有效整合。

  在教学中顺势迁移,注重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在诉说什么,特别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红嘴”“老沙”“公主”……),设身处地的想象海鸥在倾诉些什么,进行小练笔。另外又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昆明市民为了纪念老人,在翠湖畔老人喂海鸥的地方,为这位可敬的老人塑了一座铜像。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美丽的翠湖边,你想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些什么,对那群知恩图报的海鸥说些什么,又想对围观的群众和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说些什么呢?选择一种说出来吧。让学生赞颂人鸥情深,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在感受老人与海鸥的不解之缘的同时懂得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

  总之,教学中我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多元的感受,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和独特感受,让学生与文本真正的融合,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懂得了爱的真谛:爱是最美好的语言!人性之美,在于真情流露!


上一篇: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编钟》导学案+课后练

下一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反思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