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遵守规则——大家熟悉的规则》教学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道德与法治”是根据《品德与社会》2011版课程标准编制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教材提供大量的生活场景或学习成果范例,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教学,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性的发挥留有许多弹性空间。它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标准解读:

  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四的课题一。本次活动主题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的目标“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的内容要求,从课文文本显示的信息来看,课文旨在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规则,了解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知道规则是如何产生的,并通过体验活动、自我反省等,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根据课文的提示,本主题有三个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2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状态处于感性认知和具象认识阶段,他们的思维还依赖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校生活,对学校及生活中的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未能对规则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在对规则的态度上,孩子们多是认同,但对规则存在的必要性还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日常行为中,时有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特别是在课间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会不时出现一些违反规则的情况。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可以帮助学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遇到的问题,修正行为,纠正心理偏差,完善个人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自觉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日渐形成和提升。

  教学思路:

  结合我校“礼乐”课堂教学的研究,运用“兴发——体验——主见”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入手了解规则初步了解规则的概念,再回归到学校生活中感受规则存在的必要性,最后拓展到社会生活,感受规则存在的普遍性。教师通过真实的游戏活动、生活情景,引发学生产生体验,促进学生德性的生长。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探究交流、游戏、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发现,并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规则,从而认识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规则,建立规则的概念。2.感受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遵守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四、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什么是规则,建立规则的概念,感受规则的普遍性的必要性。五、教学难点:

  树立规则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六、教学活动形式:[!--empirenews.page--]

  情境体验、小组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游戏等七、课程资源整合:

  多媒体资源:课件、视频片段、网络资源等的整合。
 


上一篇: 《我们都有爱心》教学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

下一篇:《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