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TAGS: 送别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音乐

  《送别》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用歌声表达与好友离别时的情怀。2.能够用合唱的形式,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李叔同的相关知识。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合唱的形式,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和谐的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三、教材分析

  《送别》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旋律取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作品,由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填词,后被应用在电影《城南旧事》中作为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这首歌曲流传范围极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曲为再现三部曲式,旋律清新自然而又略带哀愁。三个部分间的材料既紧密相关、又略有对比。第一乐段为上下两句:

  第二乐段采用了合唱的方式,通过音乐材料与演唱方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形成全曲的高潮。

  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使音乐又回归到最初的情绪之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观察乐谱,判断歌名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发送给大家一段乐谱,请你先打着拍子唱一唱,再判断这是下面那首歌曲的乐谱,选好之后迅速提交!我们比比那位同学选得又快又准确!

  A晚风B小白船C哦,十分钟D送别

  评价: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选择,)有个[现场教学中的实际数据]同学选择是《送别》这首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是不是这首歌曲的旋律。

  [Pad功能]:采用锐学堂平台中的客观试卷进行投票选择,教师利用pad提供数据进行反馈。

  2.听音乐,揭示课题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听辨,从而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前期的调研中,学生对《送别》这首音乐作品较为熟悉,甚至可以进行演唱。因此,教学中对乐谱的识读提出更高的要求。(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画出旋律线(1)自主学习,用线条感受旋律起伏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还是非常熟悉的,我们观察这两句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发现:两行旋律有重复的特点,但又不完全相同。

  活动要求:你能不能自己来听着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划出旋律线,再次感受两句旋律的不同。

  [Pad功能]:采用锐学堂平台中主观活动,进行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自主学习。设计意图:充分感受旋律的起伏,准确掌握歌曲的音准及节奏。(2)唱旋律

  学生随着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演唱旋律,从而准确地演唱歌谱。2.学唱歌曲二声部旋律(1)构唱低声部歌谱

  过渡语:歌曲的后面一部分的旋律采用了合唱的形式,我们一起听一听。

  教师采用pad中的音乐软件“多轨编辑”播放音频,从听觉,视觉上感受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2)合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①教师播放之前制作好的多轨音频,学生可以清晰地听到两个声部的旋律

  ②随音频进行演唱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声部进行聆听,模仿演唱。

  ③练习演唱合唱部分

  用衬词“wu”和“a”代替歌词,进行合唱练习。容易出现的问题:二声部的演唱有一定难度

  解决方式:第一次合唱教师只播放二声部的音频,巩固音准之后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3.了解歌词内容,充分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

  过渡语:这样好听的旋律,我们配上歌词演唱,更能表现出歌曲安静、悠远的意境。我们通过一段动画来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师播放《送别》视频动画,学生聆听感受。

  (1)自主练习演唱,互助解决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empirenews.page--]

  导语:请同学们自己随音乐进行练唱,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师将音频、乐谱发送给学生。学生自主学唱歌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预设:

  (1)易混淆的节奏

  (2)附点节奏

  (3)肢体参与,体会歌曲的内容

  提问:你在演唱时,体会到歌曲想表达什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教师总结:长亭外,古道边。隐隐约约,画面已现,不必多么清晰,但是已将离别之境勾勒出来。晚风拂柳笛声残,别离哀伤的情感开始正式登场。

  ①指导气息的运用:连贯的气息推着向前的状态,带动身体的摆动,体会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帮助学生表现歌曲的内容。

  ②指导情感的表达:夕阳山外山,这句真是好。夕阳与山,表现离愁的沉重,情如夕阳落于山,而山连绵不断。不舍的情感达到极致用合唱的方式进行演绎。

  肢体参与:用手指向“天涯”的方向,带动情感的表现。(要求: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声音,保持声音的和谐统一)

  提示:学生在第二段歌词中“知交半零”是一字对两音;觚gū:意为装酒容器。

  (4)初步完整演唱①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②加强力度对比,加深对歌曲内涵的表达。(教师讲述或观看视频)歌曲表达的不是普通朋友相聚之后的离别,是一种相交多少年的挚友,在某天某一时刻的诀别。

  (三)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及李叔同

  教室简单介绍:学堂乐歌、李叔同创作歌曲的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

  学生采用pad中的资源了解作家及作品特点交流、分享。(1)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李叔同及相关作品教师发送学习资源,学生进行初步了解。

  (2)交流学习感受

  教师总结:《送别》这首歌曲在中国之所以流传至今,无论是歌词的创作还是曲调的选择,歌曲本身的魅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史上一种特殊题材的音乐作品,《送别》是这类歌曲的经典代表,体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特点。(四)欣赏相关作品-----合唱《城南送别》片断

  许多音乐工作者都改编或是翻唱过这首歌曲,在融入自己的理解中诠释着《送别》这首歌曲。最后,我们一起在这首《城南送别》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感谢五5班的每一位同学,你们真的很优秀,谢谢同学们的参与!教师播放视频,学生欣赏。


上一篇: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部审鲁教五四学制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西班牙斗牛舞曲》课后反思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