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沪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TAGS: 陋室铭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三、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久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思考

  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

  ---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2.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3.这里的德指的是什么?

  安贫乐道的精神与高洁傲岸的情操。

  4.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设题引喻结尾: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empirenews.page--]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五、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六、读写结合写自己的铭


上一篇: 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龟虽寿》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