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整册下载
TAGS: 四年级语文上册
1.观潮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累材料。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 “恢复”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精读课文。
(一) 读第一段。
1、 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 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 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 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 指名读句子。
4、 “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 讲读第三段。
1、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 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 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 指导朗读。
(3) 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 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 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 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 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 指导朗读。
(四) 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 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 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 “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 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 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 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 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 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二、习生字词
1、 教师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 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 (z a i ) ”。
6、 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 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 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 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 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 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 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 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 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 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 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 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 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 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 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 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 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 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 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 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 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 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 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 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桥果园
(“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3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 瞬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 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 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 岁。
四、赏析诗歌
1 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
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 “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 、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4*
教学目的:
1、 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 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1、 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 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 章?
3、 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 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 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 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 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 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但也爱
7、 朗读总起句
8、 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 学习第一段:
(1) 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 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 “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 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 (: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 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 “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 有什么不同?
(3) “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 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 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 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 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 词还可以怎么说?
(6) 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 什么?
(8) 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 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 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 过程:
(1) 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 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 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 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 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 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 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 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 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 何加深的?
(6) 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 层深:爱着(亲切)T交朋友(更亲切)T老朋友(陶醉了)。在作 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 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 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 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 汇报、小结。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荚、豌”等11个生字,会写12“豌、按”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豌豆、按照”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板书设计: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小豌豆:爱……
6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1课《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解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导入:【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你们人类真了不起!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们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一)学习4、5、6自然段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组讨论填表结果
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
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过渡语:你们这班小科学家真棒!那你们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快速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汇报句子
男女同学赛读
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
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课件出示句子】
齐读句子,说体会
齐读体会
齐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同学们说得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指名讲答案
齐读
三、拓展延伸
(一)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课件出示】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四)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参考: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五)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四、作业布置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 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 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 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 教师板书课题。
2、 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 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下,内 容就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 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 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 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 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 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 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 部分词语的意思。
4、 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 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 通顺流利。
2、 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 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 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 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 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 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 “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 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 的字形。
2、 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 展示评价。
4、 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 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 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 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 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 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来形容?
2、 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 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 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 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 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 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 吗?
4、 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你是怎么理解 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 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 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 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 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 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 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21世纪改天换地再创奇迹
8*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避、撼、喧、嚷、盈、玷”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知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全班交流,解疑释难,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四、畅谈感受。
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注音、组词、扩词
2.回答问题: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作者有哪些猜想?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
9古诗词三首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
2. 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的清新优美意境。
3.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复现诗歌画面。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诗句接龙”,我 来说上句,看大家能不能对出下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们知道刚才那些诗句都出自谁手吗?
【白居易】相传他一生作诗三千八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便有一百多首。他写诗有个习惯,每写 完一首新诗都会先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理解了, 他就把诗定稿抄录下来,如果老妇人没有听懂,他就拿回去进行修改, 直到老妇人理解为止。正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广 为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暮江吟》。
2初读诗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地把诗歌 自由朗读几遍,注意把节奏读准。
好,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看看他是怎么读的。【一位学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节奏读准了没有?【请另一位学生评价】
【齐读】
在朗读中,我们应该也对这首诗歌有个初步了解,那么你从诗题 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江边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诗人白居易在傍晚驻足江边诗兴大发呢?我们到诗歌里来一探究竟吧。
3. 再读诗歌:我们再来把诗歌一起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一想, 整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试着找出全诗的“诗 眼”来。
你们觉得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板书:“可怜”】跟我们现 在说的“可怜”是同一个意思吗?【今义:值得怜悯、同情;古义: 可爱,值得喜爱】
那么诗中哪些景物值得人喜爱呢?【板书:残阳、江(水)、 露(珠)、月(亮)】
这些景物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谈 谈你的看法。
① 从“铺”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残阳”(即夕阳)很柔和,给 人感觉很温暖,同时残阳铺展,映射的面积十分广阔。
平时我们描写阳光多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行 不行?【请一位同学朗读替换词后的诗句,另一位同学朗读原句】你 们觉得这样一读,对比起来有何不同之处?【“铺”字给人的感觉更 舒展、温柔、舒服。】
大家一定都见过傍晚时分的阳光,当太阳贴近地平线、贴着水面 时是斜射过来的,那么相比起“照射”下来的、“洒”下来的阳光, 它映射的面积要更广阔,用“铺”字更为形象生动。
可见诗人在赏景的时候观察得十分细致啊。通过“铺”这个字写 出了残阳的柔和、平整。
② 从“瑟瑟”和“红”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江水”,一半碧绿, 一半艳红,颜色对比很鲜明。
“瑟瑟”本来是指碧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江水呈碧绿色。想想看,为什么江水会有红有绿?被夕阳照到的地方呈现出艳红色,而没 有被照到的地方呈现出碧绿色。
诗人很擅长将鲜明的色彩进行对比,他就像一个画家,以文字为画笔描绘出绮丽的自然风光。
③ 从“似真珠”可以看出来,诗中的“露珠”圆润可爱(形状)、 晶莹剔透(色泽),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诗人写景,不仅关注到了远景,还关注到了近景的细节。运用比喻修辞,把露珠的形状、色泽都写得十分优美生动。
④ 从“月似弓”可以看出来,“月亮”它的形状细细的、弯弯的, 就像一张拉弯了的弓。
深秋的夜里,一弯月儿悬挂在天幕上,它细细的、弯弯的,散发出微弱的光,恰似一张弯弓。多可爱的景象啊!这句也是用到比喻修 辞,写得非常生动贴切。
刚刚同学们通过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品读了这些景物的可爱之处。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些词把寻常可见的景物写出了优美的意境, 那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要强调它们。怎样读会更好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另一位学生评价,再读】
我们在读诗歌时,要强调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把它适当地拉 长一些,读出诗的音韵美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带读,齐读】
4. 品味意蕴:
大家读得真不错。有句话说得好境由心生”,人们眼中景物 的美丑和人的心情好坏有很大的关系。诗人流连于如此富有诗情画意 的景象,想想看,他此时的心情如何?【轻松愉悦、悠闲舒畅 】
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仅仅只是因为见到了这番景象吗?
【这首诗写于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政治腐败,牛李宦官党争激烈,白居易此时自请外任,在赴杭的江行途中写下此诗。】
别人都巴不得在京城做官,享受高官厚禄,追逐似锦前程,诗 人却反其道而行,明明已经身在京城为官,却要自请外任。这是为什么呢?【请两位学生】
诗人不愿卷入政治漩涡中,对他来说,离开京城,离开的是束缚,是牢笼,回归的则是文人的本性,过上的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
你从他的这种人生选择中能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一种胸怀?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坚守节操、豁达平 和】【请三位学生】
刚刚大家都说的不错,老师觉得《孟子》中有句话特别适合送给 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ppt】,知道这句话讲的 是什么意思呢?【停顿】不得志的时候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志 的时候则要努力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平和的 心境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白居易选择自请外任,恰恰体现出他作为 一个文人对于自己节操的坚守,在京城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又有 什么关系呢,在地方上一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官一方,造福 一方”。
如果你是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见到如此美妙的景象,你会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呢?带着情感, 我们再来把诗歌【齐读一遍】。
5. 描述画面:
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淡泊平和的心境营造出了清新雅致的优美意境,这就是白居易诗歌独特的审美倾向,对后世文人影响颇深。 【ppt】《唐宋诗醇》中这样评价《暮江吟》一诗:“写景奇丽,是一 幅着色秋江图。”刚刚我们讲到了很多诗中可爱的景物,也讲到了诗 歌的写作背景,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生花妙笔为这优美的意境添上更多细节吧。
“农历九月初三这天,诗人信步来到江边……”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他们写下的文字,同学互评,老师适时补充。】
6. 拓展阅读:
大家都写得很棒,用词生动,语言优美。但其实这还不是写诗写文的最高境界,大家知道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吗?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山荣,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 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至极也。”——苏轼《与侄书》【ppt】
这段话出自苏轼的《与侄书》,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写诗 写文的时候,大多追求的都是结构的精巧、辞藻的堆砌,但是当写作 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的时候,反倒遣词造句更“平淡”些,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也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读来令人感觉回味无穷。【板 书】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就是如此,这才是“写诗”“炼字”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另一首诗歌对此加以印证。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 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
(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 知诗人。
(二) 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 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 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 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山肖; 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 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 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 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 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 (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 投影片。
3、 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新词;
3、 给课文分段;
4、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 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 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 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 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 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 分段。
3、 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 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 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 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 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 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 就有条理了。
3、 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T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
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 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 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 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 (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 默读;用 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 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 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 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 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 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 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 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 ►巴 ►拉 ►贴
5、 齐读
6、 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自己说、提名说。
7、 指导朗读
8、 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 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 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 多媒体再显示(一棵 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 (3),轻声朗读。
2、 同桌讨论、汇报。
3、 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 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 根据平时对校内一种植物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 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 ►巴 ►拉 ►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11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昆虫记》这本书或观察蟋蟀及它的巢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 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并齐 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 查字典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 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 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 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
1、 交流、梳理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整体上围绕上个环节的两方面提出。)
2、 小组合作讨论: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板书: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四、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
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五、作业布置:
1、 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 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住宅、隐蔽、毫不可惜、弃去、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
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土、抛出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研讨:
1、 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 了什么修辞写法?
2、 “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 句话)
3、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 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
4、 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师: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 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 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 来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修建时的动作词来理解)
5、 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发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
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 体会一下。
2、 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
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
1、 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2、 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 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 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 选择学习;
(1) 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 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 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板书:
蟋蟀的住宅
特点:慎重选择 建造:加深加阔
向阳、干燥、隐蔽…… 不断修整
简朴、清洁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伟大的工程
12盘古开天地
学习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 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 润、创造”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 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 润、创造”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 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关于谁的神话故事?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 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3、 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指导。
4、 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 一件什么事?
7、 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 1段。
二、研读感悟
1、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 一画,说一说。
2、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3、 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 “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 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 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6、 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7、 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 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8、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 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 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四、小结全文
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苏醒——分开——倒下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
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1 、认识“勇敢”的行为,学习这种精神,培养正义感。
2、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认识精卫的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小女孩,问: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精卫) 那能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精卫填海,刚才读得挺好。前三个是生字读得这么好,再读一次, 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来——(精卫填海)
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梳理学生说的情况然后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很好奇,好奇的小朋友一定会学到很多身手。 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仔细看,认真听,去故事里找答案。
二、课文,整体感知。
看了故事,你知道故事里讲了谁干什么吗?
动画片里的故事在语文书里,让我们打开书自身读一读。
读得真认真,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同学听?我们一组推荐一个代表试试。
学生读,师读最后一自然段。
(2) 评:个别学生评。(有特别好的,跟着一起来试试)。师评: 这些同学挺勇敢地,都想为自身的小组争光,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更好, 注意这几个字音。(纠正字音)。
(3) 师大声,生小声跟读。
为什么一开始我们读不好呢?因为有好多字我们还不认识,现在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去和这些字交朋友。
(1) 自身读。
(2) 同桌认读。
(3) 刚才读得很认真,会不会都认识这些字词?读好了有神秘的礼物送给你,一定要读准字音,声音洪亮。点击课件里的词。抽读。 随机请同学读,读准为止。(在同学协助下得到的礼物和同学分享。 读得好的教大家。)
(4) 生字卡。用课件提醒同学们“没”在这课的读音。
(5) 放进课文里,把课文读通顺。
三、感悟,深入体会。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干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
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 ——(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 你们真勇敢,比杨老师还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 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 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小石 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里。(画石子和树枝)。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呢?你可以从大海和精卫的对话中去找答案。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勾出大海说的 话。用”勾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 书上勾画,画好了自身读一读。上面这个同学已经勾画好了,下面的同学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勾画得怎样。范读。大海说……是大海说 的,同意吗?警卫说……这是精卫说的,同意吗?评上来勾画的同学: 真是既能干又勇敢,
同桌分角色来读,愿意当大海的就读大海的话,愿意当精卫的就 读精卫的话。
(出示头饰)你们看这是:—大海。这是—精卫。想戴吗?读得最好的老师就把头饰送给他。请同学读。生评:他的什么比较好。 看你能超越他吗?直至读好。
好多小朋友很想当精卫,请起立。坐着的当大海,老师读叙述局部,看能不能展示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
真是一个坚定的精卫。精卫在我们的心中是那么地勇敢坚定,你 们也想当一当她吗?扇动你的翅膀,把自身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到大海上去吧!
哇!这么多的精卫,你们要干什么去啊? ——你用什么填海呢?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呀?——嘿!精卫,大风来了会把你吹走, 暴雨来了会把你淋湿,巨浪来了会把你卷到海底淹死的,你不害怕吗?这么远这么累,你还飞多久啊?
(老师看时间)说:实在不能飞的请坐下,(对剩下的几只)真 是勇敢坚定的精卫,可是我们大局部同学都觉得飞起来是那么地累, 而精卫却日日夜夜地填海,不论风浪有多大,仍旧日日夜夜地填海, 一刻也不停息。
在大海上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精卫?(板书:勇敢)
你想对她说什么? (指名说,同桌说)
让我们带着对精卫的敬佩,再来走进课文,再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齐读。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 畏艰险的精卫,杨老师更看到了如同精卫一般勇敢、顽强战胜学习困难的同学们。神话故事总是以动人的故事,离奇的手法告诉我们许许 多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更有爱心,更有恒心,更有毅力。
五、课后拓展。
象《精卫填海》这样启迪我们做人,丰富我们情感的神话故事还 有很多,例如:《后羿射日》《女姻补天》《夸父逐日》……让我们课后走进更广阔的神话世界,去阅读更多更好的神话故事。
14普罗米修斯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佩、 违抗、驱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 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 献身精神。
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
4、学习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对普罗米修斯和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种有大致了解。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 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 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 、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 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 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 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脏()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 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 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 (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 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 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 事?
2、 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 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 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 了普罗米修斯。
4、 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 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 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 书示范。
2、 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 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 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 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 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6、7、8自然段。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 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 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 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 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 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 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 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一 一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15 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女姻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 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 自学课文生字词。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蜗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生字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姻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姻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 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 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蜗: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 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姻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女娲补天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看卡片读生字词。
2、 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 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 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
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姻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姻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姻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姻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姻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姻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 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 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 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姻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姻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 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 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姻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16风筝
教学目标:
1、 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 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 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 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 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 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 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 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 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 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 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 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 资料谈谈看法。“憧憬” 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 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 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 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 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 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 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 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 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 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 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 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 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 “牵”的用法。
(6) 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 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 “村” “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 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 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 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 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 、学习第4自然段
a、 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 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 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 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 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 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士更上……
(3)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 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 会句0)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 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 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 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 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17麻雀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 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 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 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 解新出现词语,正音正字。
1. 课文第4自然段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
2. 课文第5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其中“躯”、“搏”、“浑”,教 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与“驱”、“博”、“混”几个同音字的区别。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正确组成词语。
例:躯(身躯) 驱(驱使)
博(博物馆) 搏(搏斗)
浑(浑身) 混(混水摸鱼)
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翘舌音。
3.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 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摇撼:摇动。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扎煞:(手、头发、树枝)张开,伸开。
庞大:很大。本文是就猎狗的身躯同麻雀相比较而言的。
(二) 引导学生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1. 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故事中被描述的是哪三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明确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被描述的人物有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它们之间,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2. 在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 的。由此,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划出结构段。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讲了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其它课文部分,1、2、3自 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述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 一只小麻雀的经过。6、7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述了小麻雀得救, 猎狗被带走的情形。)
3. 在进一步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归纳。如:第一段(1、2、3自然段),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我打猎归 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第二段(4、5自然段),教 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老麻雀在 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第三段(6、7自 然段),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小麻雀得救, 我带走了猎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 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二)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 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 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 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 “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 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 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 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 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 狗、猫等。
3. 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 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 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 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 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 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 发愣的意思。
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意思。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 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 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 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 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 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 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 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 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 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 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 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 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 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 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 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 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 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 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 着一场搏斗。”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 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 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 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 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 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 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 露出来。
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指导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课文第三段。
1. 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 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 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二)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 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三) 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1)理解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出示词义:“无可奈何” 一词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无法可想。“搏斗”的意思 是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
(2)让学生把“无可奈何”、“搏斗”两个词语放到课文的原句中读一读,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3)练习造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无可奈何”,什么时候人们进行“搏斗”。可列举:面对小弟弟的 再三请求时……,在事情已经发生,不能挽回时……,都可以用“无可奈何”。又如:八路军战士和敌人在短兵相接时……,可以用“搏 斗”。
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救 吃
斗
老麻雀 猎狗
18牛和鹅
教学目标:
1.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 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 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 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 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 (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 男女生赛读
③ 指读象声词
④ 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 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 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 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 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 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 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 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 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 “连飞带跳” “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 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 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
什么变化?请你读读门、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 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 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 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 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 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 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 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 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准备稿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板书题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笨拙逗乐 殷切半晌豁虎跳 撇嘴头罩羡慕 (易读错) 角色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睡 (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三、 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 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五、变换题目 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板书设计: 可爱 期待 上台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自信 排练 有趣 紧张 演出 不明白哄堂大笑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级、划、尝、段、改、亏、强、枪、达、挖)
2.动画演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注意“及”和“戈”“弓”字笔顺。“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三笔是点。“枪”右边不要写成“仑”。“挖”最后一笔折要向左斜。
4.形近字比较:级极枪抢亏专技枝
5.多音字组词:划 角
6.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20陀螺
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 难点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
准备课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还有什么玩具?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钉、旋、兵、恨、帅、预、衅、彻、溃、誉、丑、豪” “帅、彻、丑”是翘舌音,“衅”是由“血”和“半”两部分组成。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否、旋、况、兵、败、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 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仍、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口”要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横要长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板书:冰尜儿) 2.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3-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在课文中画出来。 (抽冰尜儿、赛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板书:郁闷)
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三)学习6-11自然段
1.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 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 2.“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兴奋)
(四)学习12-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品质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故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 生:关塞、边塞 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3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师:——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 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8、师: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生1:对征人:…… 生2:对战争:……
9、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没有战争
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出塞》
教学目标:
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
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
(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
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
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指名读一读《出塞》。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
生齐读。
3、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
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4、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
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
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
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将近一千年)
Ppt出示
秦朝——————汉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
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明月,边关)
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
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
师: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他们离家万里,长途跋涉来到边关,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引出“人未还”)
师: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年对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怀念故乡,怎能不思念亲人。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师指名说)
师:用上诗句说一说,可以改一改诗句。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未还)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
生交流:项羽
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3.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
生:思
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
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个“不肯过江东”! 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
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课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
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
三.融会贯通 感情升华
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哪位爱国志士不想收复?陆游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系国家,他这样写:示儿(课件展示《示儿》,生齐读);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他异常愤慨地写道:题临安邸(课件展示《题临安邸》,生齐读);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报国初衷,他写道:满江红(课件展示《满江红》,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
▲闯进惩处吵嚷
▲踊跃回答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四、抄写生字词: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
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
:
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 (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2.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背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1、 掌握三个生字。
2、本篇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言文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文言 文言文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师准备有 “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
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二、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
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齐读。
三、 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 ” “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生读写诸。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 “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我们把这些字送到文中再读一遍。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现在能背下来么?
五、拓展
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我们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看出他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26《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磕头、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巧妙之四: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板书:教育百姓)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6、表演“送新娘”这段故事。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
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27故事两则
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2、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及针对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医生。谁来介绍一下他?指名交流。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大屏幕!教师介绍扁鹊的资料。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3、指导书写扁鹊二字。
4、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第29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一篇,扁鹊治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学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尝试这种概括方法。
三、研读感悟
(一)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
1、同学们,大家都说扁鹊是一位名医,但蔡桓公却病死了,他是不是徒有虚名呀?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划出来,仔细体会体会,你从哪里看出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出示探究单)(学生默读勾画并交流。)
2、指名交流
(抓望了一眼就知病情老远望见只看了一眼、看出病态发展的趋势、解释治病方法以及蔡桓公果真如扁鹊所料病死可知)
3、扁鹊是一位名医,同学们,仅仅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
4、指导朗读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
你是对一位国君说话,你该怎么说?
5、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二)感受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名医似乎确实名不虚传,但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是为什么呢?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填写扁鹊看病的专用诊笺。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时要求做到人人发言,当有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等发言人说完后再提出。
学生小组学习填写并交流
3、选择学生填写好的诊笺用幻灯片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引导学生通过诊笺讨论交流。同学们,你从上诊笺上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是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劝告导致无药可救)。
4、治不好国君的病,扁鹊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最后扁鹊逃到秦国去了,可见扁鹊的机智。其实文中还有体现扁鹊机智的语句,你发现了吗?
5、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同学们,把它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小练笔: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时,( )说:“ ( )。
生交流自己写的内容,师及时评价。
6、同学们,寓言故事特点咱们并不陌生,简单的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从这则寓言中也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这则寓言本来是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扁鹊拜见蔡桓公》,故事选自《韩非子》,(出示拓展单)在这本书当中,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请同学们有机会课后去看看。
纪昌学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头发丝绑成虱子大小的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能手”
1、谈“能手”
我很早就想来给我们四(2)班的同学上课了。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2、“能手”是什么
噢!你是()能手;一位()能手……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说的话里有个什么特点?(板书:能手)
3、揭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射)
(2)你认为一个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射箭能手?
(3)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射箭能手叫——(板书:纪昌)
(写好纪后)仔细看老师“昌”字是怎么写的。
(4)观察“昌”字,你发现了什么?
(5)读“纪昌”
(6)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板书:学)
(7)齐读课题。
过渡: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板书:学加点)打开书本第139页。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
①跟师书空
②讲要点,观察“妻”,怎样写才正确、漂亮
(3)认识“虱”
虱子是怎么样的?你见过吗?
①字型方面: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
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
你能不能读出虱子的小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练得怎么样?——从那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看到别人在玩,在休息,他可能想……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指导“刺”与“喇”比较
(9)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10)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
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
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3)引导读
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头大汗地——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4)他“聚精会神地盯”,还可能怎样的盯?
(5)指导读这句话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6)虱子多大?车轮呢?指导读
3、联系生活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四)总结,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总结。
3、延伸:达芬奇学画的故事。
最新文章
-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 üe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语文园地二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 üe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z c s》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 üe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桥》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快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 -
小学语文试讲视频,小学语文试讲教
1.观潮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