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TAGS: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刘畅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聚落的含义。2.通过观察相关景观图片,正确辨认聚落的类型。

  3.通过观察、对比相关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不同聚落的景观图片及说明材料,初步了解聚落的位置、分布及民居建筑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以世界著名聚落为例,初步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

  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驿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里积淀文明的结晶。这是什么地方?我们通过两个古汉字来寻找线索。今天让我们走进其中,了解它的魅力。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1.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教师引领

  1.多媒体展示(西沟村),(大连市)的相关视频及图片,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其中大连市的视频利用360度全景技术,学生们通过VR视频眼镜进行观看)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城乡的生产方式的差异。活动一:炫彩T台:乡村景观PK城市景观活动内容及形式

  1.结合“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等图片。观察这两个视频,比一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注意阅读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的多少,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等情况。)

  教师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乡村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基础设施也越来越齐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通过这些方面来对比,区分乡村和城市的本质是主要生产方式的不同。[!--empirenews.page--]

  承转:其实不但城乡之间有差别,城乡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

  2.多媒体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这四种乡村聚落图片,从图片分析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

  教师讲述: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形式。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的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上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多媒体展示香港、鞍山、马累、耶路撒冷这四个城市的图片,从图片中分析这些城市不同的职能。

  过渡: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应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承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活动二:探秘聚落教师引领

  1.展示大连的百科名片,提示学生从地形、河流、交通考虑一个聚落的形成需要考虑哪些环境因素。

  2.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探究新知识。活动内容及形式

  大连百科名片:大连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土壤肥沃。大连地区主要有黄海流域和渤海流域两大水系。注入黄海的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等。区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交通较为便利。(讨论结束后,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将小组连线结果拍照上传至UMU互动平台上,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通过思考,我们能够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承转:环境不光影响聚落的形成,也影响聚落的形态。

  多媒体展示:从谷歌地图中截取的郑州市、天津市、长春市,兰州市的地图,找出团块状、条带状聚落的分布地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1:平原地区呈团状分布的聚落;图片2: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地区呈带状分布的聚落。

  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现代化,像图片上这样的城市在世界上比比皆是,变得非常雷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我国著名学者冯骥才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但是有些民居,辨识度很高,大家一眼就能辨识出来,例如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的建筑。为什么大家能一眼辨识出来呢?因为很有特点。如果将聚落形容为是人体,那么房屋就是聚落的细胞。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民居成为了一个聚落最有特色的代表。[!--empirenews.page--]

  活动三:走进聚落,民居连连看。教师引领

  1.走进民居,从五地地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2.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世界的气候分布图、地图册中的民居图片,教材图片。教师

  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并适时进行鼓励。讨论结束后,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将小组连线结果拍照上传至UMU互动平台上,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图片1:炎热、多雨的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图片2:炎热、干旱、多风沙地区;图片3:寒冷的北极地区;图片4:黄土高原地区;图片5:温带草原地区。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不同,既能适应的自然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聚落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有些聚落正在兴起,也有很多正在衰亡。有很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聚落被纳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教师引领

  1.展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各地的著名文化遗产,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其中威尼斯水城的视频利用360度全景技术,学生们通过VR视频眼镜进行观看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就好像漂浮在碧波上的一个梦。)2、承转:大部分的世界文化遗产都被保护起来了,但有些世界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囧境,例如:北京的四合院与胡同文化。它曾经面临着“拆”与“不拆”的难题。多媒体展示:世界民居掠影:北京的四合院与胡同文化

  教师讲解:在众多的北京胡同当中,有条胡同叫菊儿胡同,改造之前,大家发现这里的居住条件是脏、乱、差的,但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吴良镛先生,他在1989年的时候接受了菊儿胡同的改造,他提出了“有机更新”城市规划理论: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的危房,逐步过渡。这种“有机更新”城市规划理论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延续,又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环境。教师总结: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统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希望同学们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总结: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其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本节重点与难点内容(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采取教师示范分析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有机结合,让点拨与放手相得益彰,让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有利于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最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主动更广泛的发展。本节课还应用了UMU互动学习平台技术、VR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这两种新的信息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的基本理念,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empirenews.page--]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