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优质教学设计


TAGS: 观潮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关注结构:

  课文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关注描写:

  由静态到动态展开对大潮的描写。在潮来之时,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其景象,词句极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

  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读熟课文。

  2.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钱塘江大潮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出示课件3)(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呢?(出示课件4)

  预设:壮美、奇观、震撼、美不胜收、奇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观潮》。(板书:观潮)

  学生齐读课题。

  2.链接“资料袋”,探秘大潮成因

  师:请大家先来看本课的“资料袋”了解一下钱塘江大潮吧!(出示课件5)

  学生阅读“资料袋”。

  教师追问:看完这个“资料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1: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和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预设2:杭州湾呈喇叭形,江面越来越窄,所以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3.教师过渡:大致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成因,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来感受大潮来时的汹涌澎湃。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课件6)初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学生初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

  盐 薄 屹 昂 鼎 沸 贯 浩 崩 震 霎 余 恢

  3.指名读以下词语:(出示课件7)

  昂首挺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引导:“昂、荡、崩、鼎”均为后鼻音,注意读准确。

  提问:“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8)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皿,后来成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沸”是说锅里的水煮开了。“人声鼎沸”意思就是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4.巧妙识字,交流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本中其他要求认识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崩、震”(出示课件9):“崩”与“棚、蹦”辨析,“震”与“晨、振”辨析,在辨析中了解形声字的规律并识记生字。

  5.指导多音字“薄”的读音。(出示课件10)

  点拨: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薄”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很薄、薄饼、薄雾、薄弱、稀薄、单薄”,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薄”字单独使用时常读báo,且多用于口语,与“厚”相对,如“很薄、薄饼”;读bó时常用于书面语中,如“薄弱、稀薄、单薄”;这里“薄雾”的“薄”读b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问: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出示课件11)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3.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全文层面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预设:我认为是围绕课文的第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来写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都同意吗?那谁能来说一说你们的理由呢?

  预设: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后面四个自然段都在写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只有第一句话独立成段,点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我觉得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教师:你的分析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预设: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能通过他的理由,看出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教师追问: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对。那既然大家观点一致,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学生找出词语——天下奇观。

  (出示课件12)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体会:“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是“看到的景象”,题目“观潮”的“观”意思是看。

  (出示课件13)教师: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汇报圈画的词语:(出示课件14)

  江潮还没有来 从远处 潮来了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潮头奔腾西去

  通过关键语句引导:潮来时是由远及近的顺序,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出示课件15)教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把它的时间顺序概括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出示课件16)教师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去后的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教师过渡: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具体哪部分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试一试。

  学生默读。

  继续交流,从而明确:

  潮来前:第2自然段

  潮来时:第3、4自然段

  潮去后:第5自然段

  (出示课件17)教师总结课文分为四部分,小组交流,归纳各部分内容段落大意。

  四、指导书写,课堂演练1.教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也讨论出这篇文章的描写顺序。下面我们来学习写生字。(出示课件18)

  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顿”左右同宽;“崩、震、霎”上扁下长、上收下放。

  重点指导:潮、震(出示课件19)

  潮:左边三点的摆放位置略微形成竖着的弧形。中间部分倒数第二笔为提。

  震:上面是“雨”字的变体,四点均是从左斜着往右下轻轻运笔;下面倒数第三笔是竖提。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指名学生上台范写,其他学生练写,写完后对照评议。

  2.进行识字游戏,巩固识记生字词语。(出示课件20)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1、2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并背诵第3-4自然段。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词语:(出示课件23)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

文章加载中..

    上一篇: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类文阅读

    下一篇: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说课稿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