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设计
TAGS: 蒹葭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是一首歌(歌词)!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秦风里收录的都
是先民们在秦国采集到的民歌。要知道,在古代,古诗都是可以用来唱的,蒹葭
也不例外。简单地说,蒹葭就是一首歌词,来自2500多年前远古时代的歌词。以《春天在哪里》歌词为例,找这段歌词在形式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反复(强调加深印记)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读起来特别有韵律感)】
《蒹葭》,作为民歌的鼻祖,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找找蒹葭这首民歌的形式特点。
【明确:①叠词:苍苍,萋萋,采采(朗朗上口);②押韵③一个字不变的重复,这里是一章节一章节的反复,每章只换几个字。作用是反复吟咏、反复渲染、总从起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诗经中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小结:跨越时空的界限,对比现代和远古时代的歌谣,蒹葭简直就是民歌的超级祖师爷!我们现代民歌里常用的回环反复押韵叠词,我们的先民们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完美呈现了;为什么从古到今的民歌大部分都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呢?
【明确:便于传唱—好唱;婉转动人-好听;方便记忆-好记;】
小结:好听好唱好记方便传唱,朗朗上口。所以说文化璀璨夺目,有文化自信,影响至今,我们依旧在传承。
【课堂朗读活动1】类似像蒹葭这样的四言古诗,我们一般会怎么读它?怎么停顿?(2字一顿)】【学生个别读】【全班打节拍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这是一首情歌
(一)情歌里的境和情
这首远古时代的民歌唱起来究竟会有多好听?,屏住呼吸,一起走进蒹葭,聆听这首诗这首歌。【听《蒹葭》】
问:在歌手肖洋的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哀伤朦胧空灵等】
这种淡淡的伤感究竟从何而来,歌手的演绎是否最大程度依循了诗歌本身的意境?我们走进诗歌去寻找答案。
【分享预习成果】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摹一下第一章的画面?
【师小结1】这就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伊人唱出了深情的情歌。一开篇就渲染和奠定了一个凄婉哀伤的意境。[!--empirenews.page--]
问:主人公因何而哀伤呢?【生:2-3位】
师小结: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所以蒹葭不但是一首歌,这还是一首情歌,缠绵悱恻又浪漫……
【课堂朗读活动2】整理一下思绪,深秋凄婉哀伤的意境,苦苦追寻求而不
得的失落惆怅,合着配乐,带着这样的凄婉哀伤,求而不得的感觉一起再读诗歌。学生点评朗读效果。
(二)情歌里的人
青年——伊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诗歌中去探寻他们的特点!(1)问:追寻者(青年)有什么特点?(生:执着坚定)你的证据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执着了?
【1.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但是他不断追寻,执着;哪里还有执着地儿,再挖掘……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结:哪怕这么难,也无法停止追寻的脚步。。他坚信自己的伊人就在对岸,他坚信就能到达她的身边。
3.从“白露为霜(一天中天冷的时候)”到“白露未晞(要干没干)”再到“白露未已(还没干透)”,这是时间的推移,时间不断变化吗,但是追寻者依旧痴心不改,苦苦追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小结:连起来说就是无论距离多远,路途多艰难,时间多长,对伊人的追寻和思念从未停歇。
板书:执着坚定
(2)追寻者就是以一个鲜明的“执着”形象出现。“伊人”特点又是什么呢?(朦胧、缥缈、捉摸不透、飘忽不定…)
哪个字最体现这样的不确定感觉?为什么是“宛”字?
生回答:好像在,仿佛在,可能在,但现实应该可能又是不在的……师小结:顺流而下去找寻,可是佳人却一会好像在水中央,一会仿佛在水中高地,一会又挪到了水中的陆地上,总而言之就是若近若离,可望不可即,朦胧又缥缈。触不到的恋人才是最美的啊!古话说美景当求而不至,佳人当望而不得。你能分别读读这三句吗?试着读出那种朦胧又哀伤的美感。(重读“宛”)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重重叠叠的回环反复、,就是在反复的渲染咏叹,这就是伊人,在盈盈一水间,在朦胧缥缈处,如此可望而不可即。没有一个字写她美,就美在了骨子里。让人如此魂牵梦萦;板书:可望而不可即[!--empirenews.page--]
【课堂朗读活动3】蒹葭里的重章叠句特点太突出了,前面,我们一小段一小段读,还是不够过瘾,老师觉得有责任也有这个使命感要让大家感受下重章叠句的回环反复,一唱三叹魅力,师生配合共读《蒹葭》。
小结:2500多年前的诗歌,至今读起来,依旧因为他凄婉哀伤的意境;执着坚定的情感;缥缈朦胧的形象;和重章叠句的韵律而让人沉醉不已。
抛开所谓的朗读技巧,诗歌本身的韵律和韵味就是这么美。这就是诗歌,是诗,也是歌,这就是诗歌的魅力,经典的魅力。
三、这不仅仅只是一首情歌!
如此执着坚定的情感,如此百折不回的追寻,“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说《蒹葭》是一首情歌,是一支相思之曲,没有人会反对;但蒹葭流传2500多年,只是因为她是一首首求而不得情歌?伊人是否只能解释为美丽的女子,他追求的爱人吗?问:伊人还可以是什么?
【明确:任何美好的事物,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前途功业,到不了的远方。;】【师小结】:是的,那种得不到却想要得到的,那种可望不可即的梦想远方,多像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的伊人,仿佛离我们很近,又仿佛离我们很远,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是这个追寻者,被现实撞得踉踉跄跄,但不管路途多么艰难,我们却一直在追寻的路上不曾停下脚步。
说它仅仅是情诗,的确还是太狭隘了,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不同境遇和心境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人生感悟,热恋相思的人读到了炙热的情感,追寻的人读到了人生的奋进。
所以,这是一首歌!这是一首情歌!但这又不仅仅只是一首情歌!更是追逐和奋进的歌。
四、留住感悟书写情怀(10分钟)
【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
美好的诗歌总能激发出我们美好的感受,2500多年前的先民用吟唱的方式表达他们热烈又哀伤的情感和追求;2500多年后的我们,热衷于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发朋友圈,写个微博,表达和书写自己的感悟。
这是摘自网络一个网友写的一段关于《蒹葭》的小微博:
秋水渺远芦荻苍茫心中的伊人哟匿于何方若即若离的扑朔企慕中的情伤原却是一种无法走进的向往
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表达情感。请以《蒹葭》为主题,发个微博或者朋友圈,留住此时此刻转瞬即逝的感悟。【倒计时5分钟】【学生作品,手机拍照展示】
最后小结【无论在任何的时代,对美好事物的追寻都是永恒的主旋律,感谢大家的分享。让我们一起在美好的意境中一起欢喜,一起忧叹,一起追寻,祝愿所有美好的追寻和向往永远生长在你们的心上。】[!--empirenews.page--]
【再齐背一遍古诗,下课】
板书:伊人:可望不可即若即若离
追寻者:执着追寻百折不回
最新文章
-
初中语文鲁教五四学制2001课标版九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初中语文长春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九年级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海国记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带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穿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蒹葭》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 (2)体会诗歌朦胧意境和人物形象 2.教学工具:希沃系统手机操作3.教学过程: 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