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0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TAGS: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湖南省桃源县热市镇中学许丽

  关于教材:《小石潭记》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教学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重点掌握字词句,疏通文意。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由于年代久远,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了解不多,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前者不宜深究,只要能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大体理解即可,过分细致要求会使一篇优美散文学得枯燥乏味;后者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了解程度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的):

  1、抓住课文关键词句,领略小石潭的美景;再联系写作背景,体会柳宗元的情。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文章脉络的把握,到达背诵课文的目的;3、进一步掌握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景,按照相关句式训练表达。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背诵课文的目的。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的感情变化,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导入本课。

  1、检测字词,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词

  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四面竹树环合2、引导学生自荐读文,再学生间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通过解释字词以及朗读课文去检测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再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抓住特点,品析课文。

  教师的过渡语: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读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在脑海中会浮现一幅画,朦朦胧胧;从心灵深处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今天,我想请大家尝试用艺术的形式来解读文学作品,看看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是怎样的一幅画亦或怎样的一首曲。【课件呈现】

  教学板块一:小石潭是一幅幽雅深邃的画大屏幕出示:这是一个的小石潭。(找景物,说特点)(一)找景物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老师强调写景的

  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还原文中美景,所以,第一步应该知道课文到底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强调依次呢?这是为后面的背诵课文打下基础。)(二)说特点[!--empirenews.page--]

  1、在师生谈话般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就自己的理解,发现一处谈一处,既能发现美又能鉴赏美。然后大家交流,结合课文朗读,集思广益,达到享受作者笔下美景的目的。2、教师课件上展示整篇课文(上面每一句都覆盖着,以备学生讲到哪就点到哪)。3、预设学生会抓住的关键语句如下(若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再相机引导或以学习者身份提出来和学生交流):①这是一个水声清脆悦耳的小石潭。

  “如鸣佩环”突出声音的清脆、悦耳、空灵,指导朗读。②这是一个树木丰茂苍翠的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伐竹取道”也能表现树木的丰茂。③这是一个异石纷呈的小石潭。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④这是一个水流清澈见底的小石潭,正面写水:“水尤清冽”

  侧面写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师相机强调侧面描写

  ⑤这还是一个群鱼逗人的小石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调动学生的想象,动静结合的写法,情趣盎然的画面并朗读。⑥这是一个水源曲折、岸势崎岖的小石潭。

  比喻,重点赏析“斗”“蛇”“犬牙”,体会小石潭水源、岸势的奇。⑦这是一个周围环境悲寂凄凉的小石潭,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生一起小结: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风景奇特的画面,有绿树奇石,有自在的鱼儿,有寂冷的环境„„当然,这只是老师想象到的画面,同学们脑海里的小石潭可能更加绚烂。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感情地诵读这篇文章吧。(三)播放背景音乐,师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设计意图:古典音乐的进入,能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也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激活思维。再配上诵读,一方面加深对前面美景欣赏的印象,另一方面初步体会作者寄托的情感,为下面的悟情打下基础。)

  三、结合背景,体验情感【课件呈现】

  教学板块二:小石潭是一首抑郁幽怨的曲(一)情感变化:乐——忧[!--empirenews.page--]

  教师创设情境: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

  引导学生思考:柳宗元在这样的美景面前,又有怎样的情感旋律在心间流淌呢?

  【大屏幕出示: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的小石潭(说心情,谈感受)】

  (二)指导赏析字词句、品味情,并指导朗读。

  1、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原句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组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预设:(课件随机展示相关语句)

  ①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很惊喜快乐的小石潭。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整合资源进行品读,通过读(停顿、重读、节奏)的指导(个别读、生评价、师点拨)去体会作者的“乐”。

  ②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幽清凄凉的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浅层的“忧”。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被贬的经历引发中层的“忧”:

  ①师巧设问题过渡:“寂寥无人”就会让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吗?要是老师的话,没人打扰,该是多么清净、多么悠闲!怎么会忧伤呢?②引导学生了解读文要先知人,结合写作背景、联系作者遭遇去理解作者的“忧”。【大屏幕展示:《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③情感体验:结合背景,想一想,柳宗元坐在小石潭边,四面竹数环合,他黯然神伤时会想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知己难寻的孤寂激发深层的“忧”:

  ④师再设疑:还有五个同游者,怎么会“寂寥无人”?引导学生去体会知音难觅的刺骨悲戚,这是一种更有深度的“忧”。

  (设计意图:1、乐——忧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情感旋律。2、设计了三个层次——凄清的环境、被贬的经历以及知己难寻的孤寂,让作者的“忧“更加具有立体感。3、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走入文本,又走出了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四、梳理全文,习得方法。

  1、师带领学生梳理全文,掌握写作方法。(课件辅助)[!--empirenews.page--]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再概写环境,引发感触。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2、根据课件的提示,尝试背读全文。

  (设计意图:1、将前面点、面、线的学习整合起来,梳理全文脉络,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以及收获写作方法。2、用课文梳理带动全文背诵,水到渠成。)

  五、拓展阅读,强化积累。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像柳宗元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世俗中透不过气,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腰杆,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你能从我们从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举出其他人吗?(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像的认识,又是强化前面已学古诗文的积累)

  预设:陶渊明:《饮酒》王维《山居秋暝》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刘禹锡:《陋室铭》……

  教师过渡:是呀,这样人太多了------还有一个人,她不是寄情山水,而是被此情此景所感动,填了一首词,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师(背):一剪梅读《小石潭记》有感(作者:许丽)

  长安改革梦消亡,贬谪永州,独钓寒江。忽逢小潭,水清鱼翔。

  绿树奇石著文章,离别时分,又话凄凉。徒有闲情跃心上,一潭如梦,万古流长!

  (设计意图:教师的词虽然不算精品,但至少能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还有,本词其实是对课文的一个小结,由此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

  小结式背诵课文:

  教师过渡语:让我们再一次将这“万古流长”的美文深情地背诵,师生齐背。(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强化理解,丰富积累。)


上一篇: 语文200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马说》教案

下一篇:语文200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最新文章

闽ICP备19000089号-2

听课站教案网 轻松教学 享受快乐生活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