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TAGS: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第一课,即主要内容落实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政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少数民族属性使得这个政权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免带有某些部落的落后性,而这个政权本身要想立足在中原文明中,使得北魏的统治者不得不使用先进的中原文明来稳固政权和发展农业生产。如何实现政权由落后的游牧文明向先进的农业文明的转变是本单元的重要关键,而本课对于孝文帝改革前政权内部的改革的有利因素和危机做个重点的解读,为后期孝文帝改革的开展做好铺陈。故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难点是如何理解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以及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由于本课的历史内容发展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大动荡时期,学生对于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具体内容掌握都非常有限,故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兼顾大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还要特比注意从历史的细节方面来入手,让学生从细节处感受历史发展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经历过三本必修书的学习,有一定的功底,但是小高考才结束,停课时间较长,选修内容相对生疏,特别是本课涉及阶段的朝代更迭频繁,内容庞杂。故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从历史细节入手,从历史故事入手。虽然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比较充分,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
治方式;宗主督护制;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empirenews.page--]
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
3、让学生意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勇于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等创设和还原历史情境,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呈现多样化,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通过视频、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会历史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新课视频展示:历史的回声
设计意图:截取《中国通史》中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整体介绍,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那段历史的时代特征,以及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为新课开展做好铺垫。步骤2:一、追本溯源话鲜卑:拓跋鲜卑部落的发展历程和北魏政权的建立过程。通过“一场前途未卜的迁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不能不爱的时代:平城时代”三个层面的阐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述“一场前途未卜的迁徙”,让学生感受拓跋鲜卑从渔猎文明到草原文明的发展,也为拓跋鲜卑接触中原先进的汉族文明打下基础,通过学生讲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淝水之战”,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储备再述历史,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平城时代的的确立也是拓跋鲜卑改革之路的开始。
过渡:从草原来到中原,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下去,是摆在拓跋部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稳固政权,北魏统治者们开始了一波三折的革新之路。
步骤3:二、一波三折革新路(展示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三位皇帝的头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过渡:作为开国皇帝,拓跋珪入主中原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材料一:草原时期:“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材料二:
拓跋珪统治时期:劝课农桑,量校收入,以为殿最。——《魏书·食货志》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魏书·贺讷传》教师提问:初入中原,拓跋珪如何巩固政权?有何积极作用?[!--empirenews.page--]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体会到北魏政权建立初期统治者开始对原有的部落进行解散,并发展农业,有助于政权的先农耕文明进步。通过原始材料的展示及问题的提出,也有助于学生分析材料、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渡:虽然此时北魏的最高统治者拓跋珪用一些先进的汉族的管理方式来稳定政权,但在整个政权内部依然保留着大量的部落旧俗。步骤4:图片展示“北魏仪仗队陶俑”
教师讲述:历史小故事:北魏建国不久,这支仪仗队就迎来了一位拓跋珪向往已久的贵妃:贺兰氏。贺兰氏对于拓跋珪而言,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他母亲的妹妹,也就是他的姨母。拓跋珪建国后不久就派让杀死了姨母的丈夫,并迎娶贺兰氏进宫,而这种近亲结婚的现象在当时的拓跋族内部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中都是司空见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越是生动的历史小故事越能反映历史的多样性,通过拓跋珪强娶自己的姨母就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北魏政权内部还存在着大量的部落残余,而且这种部落残余与当时所处的中原地区文化格格不入,这当然不利于北魏政权的稳固和发展。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
过渡:拓跋珪励精图治,在他统治期间,努力推动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最终却死于他和他的姨母所生的儿子之手,随后北魏政权几度风雨飘摇,如何进一步巩固政权,稳定通知,协调胡汉关系?这一重任落到了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年仅17岁的拓跋焘身上。
步骤5:图片展示“拓跋焘”和“大同文庙”
教师讲述:拓跋焘继位后的第三年,他在平城东面修建了一座宫殿,这座宫殿既不是为他自己,也不是为了某位宠妃而修建,而是为了供奉一位汉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拓跋焘不仅修建文庙,而且还经常去祭拜孔子,并要去汉族官僚和鲜卑贵族子女必须要指定的太学中去学习儒家经典,拓跋焘希望在汉族的儒家思想中找到治国之道。当然儒家思想只能解决治国理念问题,真正的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拓跋焘还是大量任用汉族官僚,曾出现过一次性任用一百多名汉族官僚的现象。不仅如此,拓跋焘开始大量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北魏政权不断得到稳固和发展,并且国力也与日俱增。
设计意图:拓跋焘治国内容书本相关知识相对较少,但拓跋焘真是在这样的改革下也使国力大增,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打下坚实基础。步骤6:图片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empirenews.page--]
公元429年,灭柔然;公元431年,灭夏;公元436年,灭北燕;公元439年,灭北凉,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提问:战争频仍,谁最深受其害?他们该往何处去?
设计意图:通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经过展示,让学生感受前期改革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然感受到百姓最受战争之苦,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步骤7:材料展示: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问题:如何评价宗主督护制?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对于宗主督护制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于这个制度进行评价,相对于北魏政权而言,在北魏初期,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不够,只有依靠宗主督护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随着北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战争也较以前减少,国家靠战争所获得的财富日益减少,对于农业赋税的要求与宗主督护必然产生矛盾。宗主督护制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利用材料和
问题的引导深入加强对该点的深入理解很有必要。
过渡:除了地方的宗主督护制让拓跋焘头疼之外,北魏的统治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步骤8:材料展示:
“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
——《魏书·高祖纪二》教师提问: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吏治腐败是北魏政权内部存在的又一大隐患,通过材料,学生不难看出当时吏治腐败,并由此得出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问题。北魏政权的吏治腐败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北魏实行“无俸禄制”,官员的收入主要靠战争劫掠和皇帝赏赐,一些没有战功或者没有赏赐的官员只好“自谋生路”,于是吏治腐败自然在所难免。步骤9:材料展示: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宋书·索虏传》教师提问:从这段材料你能看到得到什么信息?你还能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材料不难看到民族矛盾,但这段材料仅仅是反映了民族矛盾吗?这通话是当时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所言,在拓跋焘的眼中,鲜卑人才是“国人”,享有更多的权利,其他民族只是被统治、被杀戮的对象。而这种带有部落遗俗使北魏政权在先先进汉族文化前进的改革之路上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波折。步骤10:视频展示:《中国通史》中“国史之狱”的讲述[!--empirenews.page--]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感受改革道路的艰辛,为“孝文帝改革”的“迫在眉睫”做好铺垫。
过渡:国史之狱后,胡汉关系再次僵持,失去了中原汉族地主的支持,北魏政权又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根发展呢?拓跋焘在愤懑中死去,北魏政权内部再次出现动荡,知道一位女性的掌权和一位4岁皇帝的登基。
6
步骤11:图片展示:冯太后和孝文帝
教师讲述:公元471年,年仅4岁的北魏孝文帝继位,成为北魏历史上第六位皇帝。一个四岁的孩子自然不可能亲自执政,于是辅佐他的祖母冯太后就成了这一时期的实际执政者。冯太后和孝文帝面临怎样的困局?如何破局?有哪些有利因素?
设计意图:本课的中心环节是围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也就是改革是如何迫在眉睫的,通过前面的学生,学生对于该政权内部的矛盾也有了初步了解,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本身,引导学生的思考。步骤12:拓展材料:
材料一:冯太后是汉族人,并一直受到良好的汉族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她长期生活在北魏的上层社会中,对拓跋政权的种种弊端深有了解,同时她又比较熟悉汉族地主的统治经验,因此在两度临朝称制和参掌大政的二十年中,为改革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材料二:文帝自幼“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为他以后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孝文帝也不再满足于甘当“夷狄”之王,而要争取华夏正统,因而产生强烈的改革要求。
材料三:伴随着拓跋部的逐步封建化,一部分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他们与汉族地主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同时,这部分贵族做为新兴地主阶级,对本民族落后的东西不再固守和留恋,其要求改革的愿望比较强烈。设计意图:学生前期学习的内容可能浮于表面,通过拓展材料的补充,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问题的深入设计也让学生感受到关键人物在历史关键时刻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步骤13:三、个性作业看我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三个问题的内容设计。设计意图:本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通过前面的分析和学习,学生应该初步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迫在眉睫和有利因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empirenews.page--]
7
式,让所有学生相互协作,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程度,有效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实物投影反馈,可以让学生在群体学习中得到快速有效的反馈,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教学有的放矢。
步骤14: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讨论反馈,完善自己的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后的延伸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反馈和纠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教学设计特色【教学立意】
1、选修的内容是学生相对陌生的,尤其是本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所占篇幅较少,所在在设计过程中,补充了很多相关史料,力求将这段历史更加饱满的呈现给学生。本册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材料阅读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与解析,以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归纳、总结的学科素养。
2、针对繁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材料的生动和趣味,所以在历史材料中尽量选用轻松活泼的史料,如小故事、历史图片、历史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既有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又有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适当的情景创设,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也让学生对已有知识做了很好的总结和反思,也让课堂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教学构思】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一、追本溯源:从拓跋鲜卑部落到北魏政权二、一波三折的改革之路三、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八、教学反思
1、本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问题
8
(1)学生对于北魏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北魏政权早期的发展知识则相对匮乏,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述部分相对较多。
(2)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教学思路是先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再结合史料深入挖掘教材隐藏的信息,再拓展延伸一些教材外的与本课息息相关的内容,层层递进的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学生的接受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2、问题成因分析
(1)对时代背景理解不到位。
(2)对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成因探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理解运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提高。
3、解决办法
(1)引用视频、历史小故事等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兴趣,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物投影反馈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反馈中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empirenews.page--]
(2)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结合课标,调整课堂容量,将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课堂身份有效结合,将掌握基础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课堂的趣味性与思维性有机结合。问题分层次性,照顾不同水平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存在感。
最新文章
-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本主义时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部审人教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13课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 -
部审人教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8课
《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改革迫在眉睫》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