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2518337999,客服微信:13338237371

    课题:部编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课时获奖课视频+PPT课件+教案,福建省

  • 所属栏目: 初中生物教学视频
  • 执教/时长:45:11
  • 观看地址: [进入观看]
  • 文档下载:PPT课件+教案
  • 专题:
  • 课例简介:
    部编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课时获奖课视频+PPT课件+教案,福建省
    第三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二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如何进入到组织细胞为主线,将肺通气、肺的换气、组织换气等概念串联。在强调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和开展教学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模型建构、类比推理等方式更为直接地传递较为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所学新概念的同时,锻炼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而概念图是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结构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更加清晰地表现了肺通气和呼吸运动,肺的换气和气体扩散等生物学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本节课以归纳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图式结构。  二、概念体系  本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都要围绕着本节的重要概念展开。本节内容涉及一个重要(上位)概念,但每一个上位概念的建设都涉及到次位概念。每个概念所在的位置表明其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和地位。现将其总结如下:  上位概念:在循环系统的参与下,通过肺通气、肺部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等过程,细胞获得氧气。  下位概念:  (1) 人体通过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完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2) 肺泡与血液之间通过气体扩散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  (4) 血液与细胞之间通过气体扩散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三、教材分析:  模块分析:   本模块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内容。教材以人的各种生命活动为主线展开,选取了人从生物圈中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等知识,主要阐明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章分析:  本章《人体的能量供应》以呼吸作用的实质为主线展开的,主要讲述了食物中贮存的能量,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变化以及外界气体进入组织细胞的全过程。本章内容对于学 生理解细胞的呼吸作用以及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原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章的内容与其他章节有紧密的联系。根据呼吸作用的概念,本章讲述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部分需要第八章《人体的营养》作为铺垫。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则需要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进行引导。而本章讲述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接下来的章节中讲述的尿的排出、汗液的排出都属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人体的各种活动又都需要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的调节。因此,人体各个系统只有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节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细胞呼吸作用、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肺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由于重点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本课时以呼吸运动的模型进行演示活动,将模型中的结构与胸廓的结构对应起来,通过模型演示呼吸运动,同时为后期“运动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气体进入肺泡后需要经过扩散才能运输到血液中,本课时以清新剂的香味很快溢满全屋为例,讲解气体扩 散的原理,通过实例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过程变得更为直观。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并且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较弱。对于“胸廓容积变化引起呼吸和吸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等相关内容都难以理解。同时,由于该阶段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对于有关体积与压力的关系等物理知识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明白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确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模型入手尝试解释并概述呼吸与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 2、说出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3、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4、概述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胸廓、呼吸运动等名词,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呼吸运动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探究呼吸运动,多角度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培 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类比推理,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和类比推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 2、认同体育锻炼能加强呼吸功能,渗透适量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因。    (2)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教学难点:呼吸与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及原理。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导入以学生感受教室内花露水的香味开展,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习的呼吸道组成的内容,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导出肺通气的概念。对于胸廓的结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此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文字,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并完成相应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纠正。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概念较为抽象,在教学中首先采用膈肌舒缩模型来演示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通过模型的仿真模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实验结果,更好地理解重要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建模意识。其次,以注射器作为小组活动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了解体积与压力的变化,从而了解胸廓容积的变化引起呼吸,突破重难点。对于气体扩散的原理,本节课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教师在教室前排喷洒花落水,后排同学开始闻不到香味,过一段时间可以闻到为例,总结出气体总是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类比推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毛细血管间、毛细血管间与组织细胞间的扩散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最后,本节课以概念图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图式结构。 八、教学方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类比推理法、模型建构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九、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真空注射器;花露水;多媒体课件;导 学案  2、 学生准备:课本、笔
    年份:|2018|
    版本:|部编|北师大版|
    学科:初中生物教学视频
    年级:|七年级|
    标签: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获奖课视频 PPT
    本课地址:https://m.tingkez.com/showinfo-37-137491-0.html
    课例来自听课站手机网m.tingkez.com,网站收集了全国各地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说课视频、模拟上课等优秀视频,是您提升教学水平,参加赛课最好的学习网站。 您可以把听课站分享给你的同事,让更多人教师在听课站得到提升。本课部编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课时获奖课视频+PPT课件+教案,福建省为初中生物教学视频 其中的一课。

触屏版电脑版APP下载用户反馈

copyright © 2015 听课站 tingkez.com  闽ICP备190000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