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2518337999,客服微信:13338237371

    课题:部编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获奖课视频+PPT课件+教案,贵州省

  • 所属栏目: 初中生物教学视频
  • 执教/时长:38:54
  • 观看地址: [进入观看]
  • 文档下载:PPT课件+教案
  • 专题:
  • 课例简介:
    部编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获奖课视频+PPT课件+教案,贵州省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所 属 地:遵义市红花岗区 工作单位:遵义市第七中学 姓 名:颜 红 联系电话:13984504786 邮政编码:563000 电子邮箱: 447360984@qq.com    一、 生物教学理论指导  运用了概念教学论、目标教学论、建构主义学习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本节教学的理论支撑。  二、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时是编排在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掌握了呼吸系统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胸廓的组成、由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运动引起的外界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并解释胸腔体积变化引起肺泡吸气和呼气的原理。肺通气是发生在肺部以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的第一环节,为下一课时学习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等环节打下基础并统一成一个完整的气体交换过程,故其地位不容小视。本课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了物理学中的气压问题,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策略具有挑战。  本课教学主要运用了观察法、问答法、讲述法、自主学习法、模型探究法、讨论法等。 三、 学情分析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由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个体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所以对“呼吸”定义的理解并不困难,这一点对本课学习有利。但他们对呼吸运动的具体过程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呼吸运动可以引起肺容积改变进而引起吸气与呼气的原理不易理解,所以在本课注重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建模的方法,弱化知识难度,再加以恰当的引导就可以很快地帮助学生完成本节知识的建构,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肺通气的概念。 2. 说出胸廓的构成。  3.描述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外界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4.知道人工呼吸的原理以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微课,学习呼吸运动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尝试运用模型学习胸廓容积改变引起肺吸气和呼气的原理,训练理性思维,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3.通过交流与自主发言,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体验呼吸运动巧妙实现肺通气的过程,体会生命的精妙和神奇,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通过学习人工呼吸的原理及方法,培养急救意识。  3. 通过体会呼吸的重要性,树立爱护环境、健康生活,关注肺部健康,倡导绿色呼吸的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以及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尝试解释胸廓容积変化与呼吸的关系。 六、教学资源的运用及开发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穿插微课视频教学及模型的建构进行引导。 七、教学方案实施 (一)教学准备  1.课时安排:1课时  2.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录制微课,自制呼吸运动模型。 (二)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模型建构体验呼吸运动、完成学案以及观看微课后小结的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能理解本课重点内容。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中着重突破呼吸原理上的重、难点,在学习胸廓的结构以及胸廓与肺的位置关系过程中,以微课呈现,以形象、直观、化难为易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对胸廓形成一个明确的印象;在学习呼吸运动过程的环节,运用模型模拟探究,给予学生直观、真实的体验;在解释胸廓容积变化引起肺吸气和呼气环节,避开抽象的物理气压问题,用原理类似的生活实例进行易化。 (四)设计特色简述  以自己录制的微课和两个自制的改良模型贯穿课堂,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  建模探索、微课教学相融合,化难为易,有效突破重难点,注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性思维的培养。  运用塑料瓶分离鸡蛋的视频简单解释气压的存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避开物理学中的难点内容给本课教学带来的阻碍。  将教材中模拟胸廓运动的平面模型改成了立体胸廓运动模型,更加直观地呈现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胸廓容积変化。  将教材中的模型演示活动调整成为全员参与的模型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呼吸运动的规律,注重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运用简单明了的概念图带领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巩固新学知识。  运用教师自己编写的《呼吸之歌》结课,为学生留下轻松愉悦的学习记忆。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新 课 导 入      展示学校所在地的实景图片及空气质量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当地气候温和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丰富和“天然氧吧”的存在。丰富的水资源保证空气湿润,而“天然氧吧”时刻为我们提供着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氧气。引出新课题“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PPT展示本课知识目标。    结合自身感受和已有知识,思考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认真阅读本课目标,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尽量尊重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逐步引入新课。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切入,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呼吸这一生命活动,利于引出“呼吸的定义”。
    年份:|2018|
    版本:|部编|北师大版|
    学科:初中生物教学视频
    年级:|七年级|
    标签: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PPT 获奖课视频 贵州
    本课地址:https://m.tingkez.com/showinfo-37-137408-0.html
    课例来自听课站手机网m.tingkez.com,网站收集了全国各地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说课视频、模拟上课等优秀视频,是您提升教学水平,参加赛课最好的学习网站。 您可以把听课站分享给你的同事,让更多人教师在听课站得到提升。本课部编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获奖课视频+PPT课件+教案,贵州省为初中生物教学视频 其中的一课。

触屏版电脑版APP下载用户反馈

copyright © 2015 听课站 tingkez.com  闽ICP备190000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