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大树有多高》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宁夏-银川市
《大树有多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最后一课时。教材分析:本实践活动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有关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量量比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第二部分是“议议做做”,启发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这样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的知识,也学过测量的一些知识,自身已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学习这一内容应该不很难。只要让学生明确内容目的,操作时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学生掌握了合作、讨论、交流、归纳的基本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验、比较、探索的过程,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个规律。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验、比较、发现规律。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标杆若干,卷尺若干,学讲稿(预习作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课,学生猜测:1、谈话(出示图片):
(1)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棵小草有多高?生:拿尺子测量。
(2)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吗?
生1:可以拿尺子测量。生2:可以通过计算。
(3)学生质疑:怎样测?怎样算?
(4)猜测:如果计算大树的高度会和谁有关呢?
二、交流预习、探究新知:(一)初步探究规律:1、观察,发现影子的一般规律:
(1)观察:孩子和一天四个不同时间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
小对子讨论。小对子汇报:
小结:同一地点同一物体,不同时间影长不同。(2)出示图片,观察:实物与影子你有什么发现?
小对子讨论。小对子汇报:
小结: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实物越高影子越长。(二)深入探究规律:第一组:高度相同的标杆:1、播放学生测量实践活动视频:
师:关于影子和实物还有什么样的秘密呢?同学们课前预习过,分组进行了测量,我们先看一下我们测量的情况。生:说明测量的方法。2、交流预习测量结果:
(1)和同桌小对子说说测量时的数据及自己的猜想。(2)小对子汇报:展示学讲稿并说明。
3、课堂探究:
1、教师和学生一起汇集学生的测量结果。
在阳光下量出第一组标杆的长度,再量出每个杆子的影长。2、分析讨论:观察表中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汇报小结: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量同样长的标杆,影长相等,杆长与影长比值相等。
第二组:高度不同的标杆:1、交流预习测量结果:
(1)和同桌小对子说说测量时的数据及自己的猜想。(2)小对子汇报:展示学讲稿并说明。2、课堂探究:
(1)教师和学生一起汇集学生的测量结果。
在阳光下量出第二组标杆的长度,再量出每个杆子的影长。
长度(cm)影长(cm)长度与影长的比值标杆1922460.37标杆2902400.38标杆3902400.38标杆11002500.4标杆21002500.4标杆31002500.4标杆11503580.42标杆21503580.42标杆31503580.42
……
长度(cm)影长(cm)长度与影长的比值标杆11403740.37标杆2
143
362
0.4
(2)分析讨论:观察表中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时考虑测量误差,比值取近似值。
(3)汇报小结: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量不同长度的标杆,影长不相等,杆长与影长比值相等。
逐步板书所有计算后的比值:0.38、0.3、0.39、0.39、0.40.0.41.0.42.0.44.0.36.0.38、0.4、0.4……(4)质疑讨论:
在测量时为什么我要强调同时测量?从中体会到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与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数的影长。这样计算出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3、对比结果,深度思考:
(1)观察两次测量的结果,结合两次结论,你有什么发现?小对子讨论,同桌汇报。
梳理小结:同时同地,实物高度与影长的比值相等,成正比例关系。(2)举例说明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
三、实际运用
标杆3882250.39标杆11002500.4标杆2882200.4标杆31502500.4标杆1601460.41标杆21102600.42标杆31604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