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海南省-东方市
《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59页例1及60页“想想做做”。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例题创设了小朋友跳绳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比较“进位与不进位”口算加法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因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经验积累,教材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算法,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算法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口算能力、合作意识等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经验。但鉴于我班同学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算法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表达平台。教学目标
1、结合复习问题“变身”后的“挑战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具体过程,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能根据个位是否进位的情况,判断估计和是几十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
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数感。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掌握“进位加”的口算方法及算理。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再现,复习引入
(出示教育资源网登录时验证码需要口算情景图片)
师:孩子们,请看,孟老师每次在登录中国教育资源网时,输入验证码,就要用到口算。看样子,正确熟练的口算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热热身,计算几道口算题,请准备:(课件依次出示)
20+30=25+30=70+28=45+40=53+9=7+2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个别题说说计算思路)
师:厉害了,我的孩子们,看样子你们已经掌握了像这样几十几
加几十或是几十加几十几的口算秘密,所以又对又快。如果孟老师把上面的两道题稍稍变身一下,你们还能口算得出来吗?愿意接受挑战吗?请看:
挑战1:25+34=25+38=这些就是们要学习的“几十几”加“几十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景,渗透数学口算的实用价值,再通过复习,引出旧知,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并把学生的“已知”,稍加改变,以“挑战”的形式,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我尝试、想想说说
过渡: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十几加几十几的口算,你们说是老师教,还是自己先试试?1、自我尝试
挑战1:25+34=25+38=
请和同桌说一说下面算式的结果(不用写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声音不要太大,同桌两个能听到就可以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2、交流算法,明白算理。
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图示板书过程,大致是:
(注意孩子的不同算法,及时评价,让评价语也有温度。)(设计意图: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有条例的表达来,是孩子们学习时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此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延伸,即是通过交流,以一部分优秀生为辐射点,让一部分不明白算理的孩子理解算理。同时在“生生对话”中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及习惯,培养孩子们倾听和质疑的习惯。)3、比较分类,深化算理
师: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师板书:不进位进位
25+34=25+38=
师追问:进位加怎么样才能计算正确呢?谁来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算理,渗透分类比较思想,为解决“得数是几十多”的题打基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挑战2:你能编出几道“几十几”加“几十几”(得数不超过
100)加法算式吗?同桌之间交换并口算。(找几个孩子把编的题按类别写在黑板上,然后指名口算)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自主编题,并把编的题挑出几道分别写在“不进位”和“进位”的下面,一是调动孩子多方面的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意思及合作交流的习惯;二是进一步熟练算法,正确计算)
2、挑战3:想一想下面这些算式的结果是几十多,再口算。
54+14=38+54=69+25=49+37=26+29=32+45=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孩子们的估算意识及用估算来检查结果正误的习惯,提高口算正确率.)
3、挑战4:你能编一道用45+28这个算式来解决的问题吗?过渡:这些算式这样存在是冷冷的,没有意义的,它要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才有作用,你能编一道用45+28这个算式来解决的问题吗?(分别提问,后请孩子们把课本59页例1补充完整)(设计意图:一个算式孤零零的存在毫无意义,也只有把他融入到解决问题中,计算才是有生命力的。这个环节一是培养孩子编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要用加法解决。)
4、挑战5:上排的哪两个数的和等于下排框中的数?请你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